《魏晉南北朝·劉峻·送橘啟》鑒賞
南中橙甘,青鳥所食。始霜之旦,采之風味照座,劈之香霧噀人。皮薄而味珍,脈不粘膚,食不留滓,甘踰萍實,冷亞冰壺。可以熏神,可以芼鮮,可以漬蜜。氈鄉之果,寧有此邪?
(《劉戶曹集》)
啟,文體名,用于親友之間。
作者幼年生活于今山東西北一帶,8歲時被擄掠入魏,先后生活于今河北西部、山西北部,約20年后始逃奔至江南,對于南方風物自然尤感新鮮,故啟中對南國特產——橘,贊譽備至。“南中橙柑”之“甘”,即“柑”,橙柑與橘同類,此處混言之。“青鳥所食”,言橘乃神話中青鳥的食物。先秦典籍如《伊尹書》、《呂氏春秋》等有此說法。“始霜”三句,將橘當作審美對象加以描繪。深秋的清晨,天氣肅朗,橘便于此時摘下。這就已給人以清新之感。其實采橘未必在清晨,但這樣想象更美。“風味照座”、“香霧噀人”八字,字字珠璣。“照”、“噀 (xun訓,噴的意思) ”二字,尤見錘煉之工。“風味”之 “味”,不是實指滋味、味道,而是情味、情致之意。“皮薄而味珍”之“味”,才是指其滋味。此下實寫橘之形味。“脈不粘膚”當指橘瓤不與其皮粘滯,“食不留滓”言橘肉之細膩。萍實,傳說楚昭王渡江時得此物,孔子說惟霸者能得到它,其味甘美無比。冰壺,盛冰的玉壺。這里形容食橘時的清涼之感使人身心涼徹。“可以”三句說橘的用途: 可以祭神,使之感動和悅;可以與肉、魚等相和; 可以制成蜜餞。最后以問句作結,有夸耀之意。
此啟寥寥65字,而情味別具,玲瓏可愛。清人許梿評曰: “結畫短篇,朗潤芬烈,讀之覺生香如挹紙上。”(《六朝文絜》卷六) 可謂的評。
上一篇:《宋·陸游·跋韓晉公牛》鑒賞
下一篇:《清·廖燕·選古文小品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