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瓜
作者: 張忠義 【本書體例】
【原文】:
投我以木瓜(1),報之以瓊琚(2)匪報也(3),永以為好也(4)。
投我以木桃,報之以瓊瑤。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投我以木李,報之以瓊玖。匪報也。永以為好也。
【鑒賞】:
和《詩經》中的大多數作品一樣,《木瓜》的題義也頗多。一說“《木瓜》,美齊桓公也。”因為衛人曾受齊桓公之德,故“衛人思之,欲厚報之,而作是詩也。”(《毛詩序》)一說“以為朋友相贈答亦奚不可。”(姚際恒《詩經通論》)等等。但絕大多數人還是認為,把本詩理解為青年男女表達情誼的戀歌更為妥貼。本詩的大意是說:有人把瓜果作為信物送給我,我以佩玉來回贈,不要認為這只是作為禮尚往來的報答,我是要表示和你永遠相愛下去。
那么詩中的主人公“我”是男性還是女性?現在多數人認為應是男性,理由是:美人所贈無非是瓜果之屬;貽贈美人者不外乎美玉之類。但在《詩經》中美人以美玉相贈的也不乏其例,如《鄭風·女曰雞鳴》中有“知子之好之,雜佩以報之”,說的正是美人贈男子以美玉。同樣,男子以瓜果貽贈他人的也有其例。如《大雅·抑》第八章中有“投之以桃,報之以李。”其實,詩中的主人公“我”是男是女,是一個頗難論斷的問題。反過來說,主人公是男是女也并不影響對詩義的理解。
作為一首戀歌,本詩語言樸素,表達了主人公熾熱的愛情。對方以瓜果這些常物作為信物相送,而主人公卻以佩玉異珍來回贈,但仍感不足為報。這表明主人公已為對方誠摯的情誼深深打動,于是以加倍的情誼來回贈對方。這里,佩玉并不只是顯示其高于瓜果的經濟價值,而是寄托著主人公高于對方的濃烈的感情。
《木瓜》是一首較為典型的民歌。全詩三章,每章只有個別詞語的變更。這種反復詠唱的重章迭句形式使全詩充滿了纏綿不絕的柔情,余音裊裊,不絕如縷,這正是民歌的特色。正如姚際恒《詩經通論》中所指出的那樣“詩中皆綢繆和好之音”。
上一篇:《木瓜》情詩三百首賞析
下一篇:《雜古詞》情詩三百首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