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陽修《廬山高,贈同年劉凝之歸南康》宋山水詩鑒賞
歐陽修
廬山高哉幾千仞兮根盤幾百里,嶻然屹立乎長江。
長江西來走其下,
是為揚瀾左蠡兮,洪濤巨浪日夕相舂撞。
云消風(fēng)止水鏡清,泊舟登岸而遠望兮,
上摩云霄之晻靄,下壓后土之鴻龐。
試往造乎其間兮,攀緣石磴窺空谾。
千巖萬壑響松檜,懸崖巨石飛流淙。
水聲聒聒亂人耳,六月飛雪灑石矼。
仙翁釋子亦往往而逢兮,吾嘗惡其學(xué)幻而言哤。
但見丹崖翠壁遠近映樓閣,晨鐘暮鼓杳靄羅幡幢。
幽花野草不知其名兮,
風(fēng)吹露濕香澗谷,時有白鶴飛來雙。
幽尋遠兮不可極,便欲絕世遺紛厖。
羨君買田筑室老其下,插秧盈疇兮有酒盈缸。
欲令浮嵐暖翠千萬狀,坐臥常對乎軒窗。
君懷磊砢有至寶,世俗不辨珉與玒。
策名為吏二十載,青山白石困一邦。
寵榮聲利不可以茍屈兮,
自非青云白石有深趣,其氣兀硉何由降?
丈夫壯節(jié)似君少,嗟我欲說安得巨筆如長杠!
昔日同榜中舉的朋友劉渙(字凝之),做了二十年的官,終于要歸隱南康(宋代府名,今江西星子縣),到廬山去“老其下”,歐陽修寫了這首七古送他。李白有古詩《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歐陽修的這首詩是摹擬李白之作,因為“神似太白”,他也“自以為得意”。據(jù)說詩人梅堯臣也佩服得很,說“使我更作詩三十年,不能道其中一句”,真有點五體投地的味道。
送朋友不從即將分手的身邊寫起,卻從他將要前去的目的地落筆,這也是常見的寫法。不在眼前的景物,正好憑借舊時游歷的記憶馳騁想象; 設(shè)想友人的行程,沿途景色,漸行離目的地漸近,亦構(gòu)成詩思迭進的線索;渲染將歸之地的奇景和“深趣”,反襯出此地的無可留戀,并表示對友人的羨慕; 最主要的,是用氣勢磅礴的廬山奇景,喻寫友人的高風(fēng)亮節(jié),抒發(fā)一代文人郁郁不得志的憤慨。贈詩本是一種人際交往的體裁,在這里,慰藉、欽羨、褒揚、感慨,種種一言難盡的情誼都蘊含在對廬山山水的摹寫之中了。
起句奇兀雄闊,如廬山拔地而起。借滾滾而來的長江寫巍然屹立的廬山,以平闊襯高聳,以動勢襯靜態(tài),也是歷來寫山水的常規(guī)。江水浩蕩自西而來,在左蠡山(因在彭蠡湖即今鄱陽湖之東而得名)之下?lián)P其波瀾,這浪濤日夜不停地沖撞著。在云散風(fēng)停時泊舟登岸,遠望廬山,你見它上逼陰暗的天穹,下壓廣漠的土地,這是遙望得到的總體印象。走近前去將會如何? 你攀登石階,俯視幽深的山谷,只見千巖萬壑,松濤轟響,瀑布從懸崖巨石上飛瀉而下,水聲震耳,飛濺的水花象六月飛雪一樣灑在石橋上。這還是以動勢的視覺形象來寫靜態(tài)的山,離開了水的流瀉、風(fēng)的吹拂、樹的搖曳、云的變幻、鳥的飛鳴,孤零零地寫活一座山大概是很困難的。但廬山不單有這些自然景觀,作為一座名山,你少不了時常在那里遇到一些仙翁或僧人。歐陽修接著說,我曾經(jīng)厭煩他們的學(xué)說荒誕、言語雜亂,可是,赤色的山崖和翠綠的絕壁遠遠近近地映著寺廟的樓閣,晨鐘暮鼓里隱現(xiàn)著寺中懸掛的旗幡,也給廬山帶來別一番景致。何況還有不知名的幽花野草,在微風(fēng)里露水中散放芳香,還有高潔的白鶴雙雙飛翔哩。這樣一個幽遠難尋的去處,怎么不令人產(chǎn)生與世隔絕、摒棄亂糟糟的俗事,隱居到這里來的念頭呢? 詩到了這里很自然地由寫景轉(zhuǎn)入寫人、寫情。詩人說,真羨慕老朋友能在這么個好地方買田筑屋度晚年,將要插上滿田的秧和貯起滿缸的酒,坐著躺著都能看到窗外浮游變幻的云氣和春晴的山色。這幾句是對友人將來的隱居生活的想象性概括。隨后筆鋒一轉(zhuǎn),說友人你襟懷磊落,有奇才異能,卻不為世俗所賞識,出來在仕途上奔波二十年,象青山白石一樣的高潔情操,卻困在一個地方無法施展。什么恩寵、榮耀、聲名、利祿,都不能屈辱你的氣節(jié)。如果不是“青云白石有深趣”,使你得以在廬山流連玩賞,你那高峻突出的志向怎么壓抑得住呢! 歐陽修為朋友不得不歸隱而深深感慨,恨不得有一支如椽巨筆來敘寫這種不可多得的“丈夫壯節(jié)”!
從詩的表層意思看,似乎極力摹寫隱居之地廬山的諸般好處,骨子里卻是說,如果不是廬山有這樣的吸引力,你這位抱負遠大的老兄才不會躲到那里去終老其下呢! 所以歐陽修筆下的廬山一點兒也沒有那種恬淡悠閑寧靜幽遠的氣氛,卻充滿“聒聒亂人耳” 的瀑聲; 僧人仙翁的出現(xiàn)也無一絲“禪意”,反而因其“學(xué)幻而言嚨” 令人不悅;一種壓抑不住的進取入世的生氣貫注全詩,一氣呵成。詩的風(fēng)格,與所詠山水的自然風(fēng)貌,與所贈友人的情操品格,都相為契合。把一首送朋友歸隱田園的詩寫得如此氣勢磅礴、勃郁不平,是這篇作品的獨到之處,也體現(xiàn)了一代文人在仕途進退上矛盾不安、憂患憤懣的心情。
上一篇:李白《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左思《招隱》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