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黃宗羲·海市賦序》鑒賞
余登達蓬山望海,山僧四五人,皆言春夏之交,此地特多海市,各舉所見,與圖畫傳聞?wù)呓^異。蓋傳聞?wù)叨嘌则讱鉅T天,影象見于空中,豈知附麗水面,以呈譎詭。言者不出云氣仿佛,豈知五采歷落,刻露秋毫。東坡在登州①,以歲晚得見為奇,然霜曉霧后,往往遇之,亦不必拘拘于春夏也。信耳信目,自有差等。山僧約明年三四月來宿其舍,海神當不余棄。先次弟其言而賦之。
(《南雷文定》)
康熙八年(1669)冬,作者登上達蓬山,觀覽海景。山寺僧徒向他繪形繪色地講述了他們遇見海市的奇幻景象。作者采錄其語,加以整理潤色,寫就《海市賦》 。本文是賦的序言。
文章旨在指出 “信耳信目,自有差等”,肯定獲得知識比較可靠的途徑是親自接觸事物,不應被種種不確切的傳聞所罔惑。作者先以山僧親眼睹見的海市景色為據(jù),指出不少關(guān)于海市的“圖畫傳聞”其實并不完全真切。然后,他引用蘇軾在登州冬季見到海市的記載,說明這種奇觀并非只在三四月間才出現(xiàn),這是對山僧“春夏之交,此地特多海市”說法的修改和補充。
文中辨析山僧所見的海市與“圖畫傳聞”的景象存在真確細微和籠統(tǒng)模糊的差別,頗能顯示眼見與聽聞接近事物真實程度的“差等”。全文雖旨在述說事理,矯正不確的聞?wù)f,卻寫得生動親切,委婉含蓄。
上一篇:《先秦·戰(zhàn)國策·海大魚》鑒賞
下一篇:《魏晉南北朝·孫綽·游天臺山賦序》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