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晉南北朝·孫綽·游天臺山賦序》鑒賞
天臺山者,蓋山岳之神秀者也。涉海則有方丈、蓬萊,登陸則有四明、天臺,皆玄圣之所游化,靈仙之所窟宅。夫其峻極之狀,嘉祥之美,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矣。所以不列于五岳,闕載于常典者,豈不以所立冥奧①,其路幽迥,或倒景于重溟②,或匿峰于千嶺; 始經(jīng)魑魅之塗,卒踐無人之境;舉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③,故事絕于常篇,名標于奇紀④。
然圖像之興,豈虛也哉! 非夫遺世玩道、絕粒茹芝者⑤,烏能輕舉而宅之⑥? 非夫遠寄冥搜、篤信鬼神者,何肯遙想而存之? 余所以馳神運思,晝詠宵興,俯仰之間,若已再升者也。方解纓絡⑦,久托茲嶺。不任吟想之至,聊奮藻以散懷。
(《孫廷尉集》)
孫綽的《游天臺山賦》開了山水詩的門徑,是很有價值的。但人們對它的序似乎更感興趣。此序主要寫作賦的緣由,字里行間透露出天臺山的深藏、奇美,與原賦密切配合,抒發(fā)了作者尋仙訪道的思想。
序文起首開門見山,以“山岳之神秀”冠諸天臺山總評一句。接下去突然轉(zhuǎn)筆,把天臺附近的海中方丈、蓬萊和陸上四明請來陪襯,自然加深了天臺山的神秘色彩?!捌渚O之狀,嘉祥之美,窮山海之瑰富,盡人神之壯麗矣”,這樣一寫暗寓微波: 如此壯麗峻美的山岳為何世人都不知道呢?于是下文便寫天臺山路途僻遠,千山萬嶺,重重疊疊,鬼怪出沒,人跡罕至,生動地把天臺山遙遠高險的狀貌表現(xiàn)了出來。行文至此,又掀起一層波瀾: 既然“舉世罕能登陟,王者莫由禋祀”,那么作者是何由得知此山,如何暢游其妙呢? “然圖像之興,豈虛也哉! ”騰挪轉(zhuǎn)換極其輕靈圓活,了無痕跡。
文章雖為序文,也可單獨成篇。文辭華麗,不膩不浮。間或用韻,如“逈”、“嶺”、“境”,聲調(diào)也很諧美,頗堪諷詠。
上一篇:《清·黃宗羲·海市賦序》鑒賞
下一篇:《清·邵長蘅·游惠山秦園記》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