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馬來出月支窟,背為虎文龍翼骨。
嘶青云,振綠發,蘭筋權奇走滅沒。
騰昆侖,歷西極,四足無一蹶。
雞鳴刷燕晡秣越,神行電邁躡恍惚。
天馬呼,飛龍趨。
目明長庚臆雙鳧,尾如流星首渴烏。
口噴紅光汗溝朱。
曾陪時龍躍天衢,羈金絡月照皇都。
逸氣棱棱凌九區。白璧如山誰敢沽?
回頭笑紫燕,但覺爾輩愚。
天馬奔,戀君軒。駷躍驚矯浮云翻。
萬里足躑躅,遙瞻閶闔門。
不逢寒風子,誰采逸景孫?
白云在青天,丘陵遠崔嵬。
鹽車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②。
伯樂剪拂中道遺,少盡其力老棄之。
愿逢田子方,惻然為我悲。
雖有玉山禾,不能療苦饑。
嚴霜五月凋桂枝,伏櫪含冤摧兩眉③。
君贖獻穆天子,猶堪弄影舞瑤池。
唐代詩文中以馬喻人的佳什頗多,杜甫的詠馬詩如此;李賀的馬詩二十三首,幾乎都在寫人;韓愈的 《雜說》 四首之一(“世有伯樂”)句句寫馬,句句喻人,實為膾炙人口之佳作。李白的這首 《天馬歌》,很顯然,詠的是馬,而意在寫人。蕭士赟在《分類補注李太白集》 中所評不差:“此篇蓋為逸群絕倫之士不遇知己者嘆,亦白自傷其不用于世而求知于人也歟!”
詩分前后兩部分,而詩人的平生遭際又或隱或現地滲透其中。
自開篇至 “但覺爾輩愚” 為實寫,正面寫天馬,而正面寫時又分幾層,最后把天馬卓立不群的形象如畫般描繪出來,讓人且驚且嘆。首句開門見山,“天馬來出月支窟”,寫天馬的來歷,并用一“窟”字暗示出天馬出處之渺遠僻極。詩人在這開篇處只用一句詩就造成了一個不凡而又神秘的氛圍,把天馬籠罩于其中,進而引起人們無窮的遐想。接下來,“背為虎文龍翼骨” 是概描天馬的形象,此一句妙在給人以天馬集龍虎之雄姿于一身之感,為以下具體描畫天馬的形象埋下伏筆,有此一句,下文無論怎樣渲染天馬的奇才異質,都不會讓人覺得過分,而在具體描畫天馬的形象時,又從天馬的鳴聲寫起,“嘶青云,振綠發”,聲遏青云,黑發盡振,造成一種先聲奪人之勢,再以 “蘭筋權奇走滅沒” 概出天馬的千里之能,而氣勢畢見,可見出詩人的匠心所運?!疤m筋”,馬目上筋名,亦借指千里馬?!膀v昆侖,歷西極,四足無一蹶”,“騰”,跳躍,以昆侖狀其高;“歷”,越過,以西極喻其遠,騰絕高歷極遠而四蹄不僵,天馬之神力超群顯見。“雞鳴刷燕晡秣越,神行電邁躡恍惚”,“刷”,清除塵垢,“晡”,古稱申時,下午三時至五時。清晨在楚地清除塵垢;傍晚又在越地進食,楚越以概南北,一日之間騰越南北而四蹄不僵,天馬之神速如電宛然目前?!疤祚R呼,飛龍趨”,“飛龍”,借指名馬。有此神力神速的天馬,必然能一呼而眾趨。以上,詩人從神力、神速兩方面描繪了天馬,已讓天馬形神畢見,然而言猶未盡,“目明長庚”以下九句,再從多方面刻畫天馬?!澳棵鏖L庚臆雙鳧”,先寫天馬目如長庚之明亮,胸如雙鳧之雄健?!伴L庚”,即金星,又名太白、啟明?!耙堋?,胸?!傍D”,水鳥名?!拔踩缌餍鞘卓蕿酢?,再寫天馬尾如奔星之流轉,首如渴烏之昂矯?!翱蕿酢?,古代吸水用的曲筒,這里取其如鷹頭頸之昂矯狀。再用“口噴紅光汗溝朱”一句概出天馬之殊態異相。據載: 相馬之法,口中欲得色紅白如火光,為善材,氣多良且壽。(《齊民要術》)“汗溝”,馬腿部和胸腹相連的凹處,疾馳時為汗所流注,故稱汗溝。顏延年《赭白馬賦》 中有“膺門沫赭,汗溝走血” 句。“曾陪時龍躍天衢”,寫天馬不同凡響的經歷:曾陪時龍騰躍于京都的大街上?!皶r龍”,名馬隨四方之色者,四方之色為東青、西白、南赤、北黑?!傲b金絡月照皇都”,寫天馬不同凡響的妝飾:金籠頭系額上照徹皇都。“逸氣棱棱凌九區”,寫天馬不同凡響的氣勢: 超塵脫俗氣勢威嚴超越九州。“白璧如山誰敢沽”,寫天馬不同凡響的珍奇: 如白璧無價誰敢問津? “回頭笑紫燕,但覺爾輩愚”,“紫燕”,良馬。用性格化的語言為第一部分作結,寫出天馬恃才兀傲、不可一世的性格,亦非李白而不能道也。
李白奇才異質,飄然不群。據唐孟棨《本事詩》 載: 李白初次入京,賀監知章聞其名去客舍拜訪他。二人一見,賀監就被李白的才質和風姿所打動,及至讀了 《蜀道難》后,更是贊頌不已,稱李白為謫仙人,即解所佩金龜換酒,盡醉方休。從此二人間日相會,李白名聲日益光赫。李白自己,也有許多自視甚高的詩句傳世:“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假令風歇時下來,猶能簸卻滄溟水”;“仰天大笑出門去,我輩豈是蓬蒿人”;“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盡還復來”。他還 “手持一枝菊,調笑二千石”,甚至“戲萬乘如僚友”,非常得意地說:“何王公大人之門不可以彈長劍乎?”實在是孤標傲世得可以。四十二歲應詔進京,以為從此襟期得償,青云直上,也真的受到了唐玄宗的賞識,著實得意了一陣子,這在他的詩中都有記載:“一朝君王垂拂拭,剖心輸丹雪胸臆。忽蒙白日回景光,直上青云生羽翼。幸陪鸞輦出鴻都,身騎飛龍天馬駒。王公大人借顏色,金章紫綬來相趨”;“鳳凰初下紫泥詔,謁帝稱觴登御筵。揄揚九重萬乘主,謔浪赤墀青瑣賢。朝天數換青龍馬,敕賜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識東方朔,大隱金門是謫仙”;“昔獻 《長楊賦》,天開云雨歡,當時待詔承明里,皆道揚雄才可觀。敕賜飛龍二天馬,黃金絡頭白玉鞍”。那情景,很有些不可一世,與這首詩前一部分中所描繪的天馬的形象幾無二致。豈料無幾,李白就被唐玄宗目為“非廊廟器”而“賜金放還”了。歸根結底李白最終被逐出廟堂的主要原因是唐玄宗的昏憒驕縱、不理政事,但和詩人自己不肯摧眉折腰,“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杜甫 《八仙歌》) 的兀傲狂狷性格也不無關系?!扒嘞壱紫帱c,白雪難同調”,詩人看盡了人世間炎涼人眼界,飄然離京,再一次地浪跡天涯了。然而,他卻未能忘卻世事,“受屈不改心,然后知君子”,期待著有朝一日東山再起,報效他最終不能忘情的國家,故而他一面悲憤地高歌“大道如青天,我獨不得出”;一面又堅定地相信“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這就是李白,這就是黑格爾老人所說的“這一個” 李白,一個中國文學史上獨一無二的李白。
如果說這首詩的前一部分,詩人是依照自己的才華、氣質、性格,幾乎用全部筆墨塑造了天馬的形象,那么后一部分,詩人則是在歷敘天馬的遭際中,抒發自己那種欲濟世而不能,欲罷休又不忍的悲憤。如果說前一部分重在塑造形象,后一部分則重在刻劃品格,而詩的基調也從意氣風發,凌厲昂揚一變而為悲憤蒼涼、凄惋哀傷。
“天馬奔,戀君軒,駷躍驚矯浮云翻。萬里足躑躅,遙瞻閶闔門?!睂懱祚R的情愫。天馬雖然能夠騰高歷遠、神行電邁,它所顧戀的依然是君主。即使搖動馬嚼使其翻飛于萬里浮云之上,它依然遙望宮門,徘徊云間?!熬帯保?,也指君主?!榜炣S”,搖動馬嚼使馬行走?!俺C,”高舉?!伴嬯H門,”天門,宮之正門,泛指宮門?!安环旰L子,誰采逸景孫?”“寒風子”是古代的善相馬者。沒有遇到寒風子的幸運,即使是千里馬也免不了 “只辱于奴隸人之手,駢死于槽櫪之間,不以千里稱也”(韓愈 《雜說》),又有誰去理會時光飛逝而天馬光陰虛擲! 出語蒼涼而又無可奈何。這是千里馬的悲劇,又何嘗不是專制制度下士階層的悲?。?他們只能把實現理想抱負的希望寄托在皇帝的賞識和有權有勢者的薦舉上,偉大如李白、杜甫、白居易、柳宗元,皆掙不脫這個樊籬。從這個角度看,李白的感嘆是深沉的,對于專制制度下的士階層來說,也是有普遍意義的?!安伞蓖?,理會?!耙菥啊?,流逝的時光?!皩O”猶言遁,亦流逝意。“白云在青天,丘陵遠崔嵬”,語出 《王母謠》: “白云在天,丘陵自出?!毕鄠鳛橹苣峦跖c西王母相會時所唱之歌謠。此二句,無甚深意,不過是說白云在青天上飄浮,丘陵遠離崇山峻嶺,自然界的現象原來如此、本該如此。而人世間呢?“鹽車上峻坂,倒行逆施畏日晚。伯樂剪拂中道遺,少盡其力老棄之”,人世間是黑白顛倒、賢愚不分的?!胞}車”。運鹽的車,喻賢才屈居賤役。典出 《戰國策·楚策》: “君亦驥(千里馬) 乎? 夫驥之齒至(老)矣,服鹽車而上太行,蹄申膝折,尾湛(清)附潰,漉汁 (水下流) 灑地,白汗交流,外坂遷延,負棘而不能上。伯樂遭之,下車攀而哭之,解纻衣以冪(蓋)之,驥于是俯而噴,仰而嗚,聲達于天,若出金石者,何也? 彼見伯樂之知己也?!边@四句詩寫千里馬不遇于時老而見棄的凄涼和悲哀,也是詩人自己的凄涼和悲哀。渴求知己,卻又知己難尋,“伯樂剪拂”(修剪其毛鬣,洗拭其塵垢),那不過是詩人的一個美好的愿望,人世間是難得有伯樂的?!霸阜晏镒臃?,惻然為我悲”,歷受磨難而心猶未冷、未死,屢屢呼喚著“田子方”們的惻隱之心,以使自己能夠再為國家略盡綿薄。李白的愛國之心,至死不泯?!俄n詩外傳》 載:“田子方出,見老馬于道,喟然有志焉,以問于御者曰:‘此何馬也?’曰:‘故公家畜也,罷而不為用,故出放也?!镒臃皆唬骸俦M其力而老去其身,仁者不為也。’束帛而贖之。窮士聞之,知所歸心矣?!薄半m有玉山禾,不能療苦饑?!薄坝裆胶獭?,谷類植物,即昆侖山之木禾。《山海經 ·海內西經》 載:“昆侖之虛,方八百里,高萬仞。上有玉禾,長五尋,大五圍?!滨U照有詩云:“誠不及青鳥,遠食玉山禾。”傳說青鳥是西王母的信使,而西王母居昆侖,故青鳥有幸能遠食玉山禾。但對天馬來說,既然能“騰昆侖”,自然有玉山禾好食,然而它卻因不能再盡其力以致不能下咽。其內涵與《行路難》 之二中“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盤珍羞直萬錢,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劍四顧心茫然”一樣,表達的是那樣一種悲憤相續、愁怨相連的情緒。報國無門、壯志不酬、忠而見棄、回天無力,雖有清酒珍饈又怎能療苦醫饑?詩人急切報國之情令人泫然?!皣浪逶碌蚬鹬?,伏櫪含冤摧兩眉。”前句寫凜冽的環境,“霜”而用“嚴”字形容,更加重了渲染的力度,后句寫被囚的遭遇,“含冤”、“摧眉”,使人想見有冤無處訴的悲憤。這兩句簡直就是詩人自己不幸遭際的形象寫照。李白一生,有兩次從政生涯。被逐出廟堂,表明他第一次從政的失敗,此時,他雖然已看清了 “梧桐巢燕雀,枳棘棲鴛鴦”,“世無洗耳翁,誰知堯與跖”的冷酷現實,也說過“且樂生前一杯酒,何須身后千載名” 的話,卻終究未能忘世,即使隱居了,也常常警戒自己:“東山高臥時起來,欲濟蒼生未應晚。”天寶十四載(755),安史之亂爆發,李白正在宣城 (今屬安徽)、廬山 (今屬江西)一帶隱居,適逢唐玄宗十六子永王李璘奉玄宗命以山南東道、嶺南、黔中、江南西道四道節度都使、江陵大都督的名份,率軍由江陵(今屬湖北) 東下,受李璘之聘,李白懷著消滅叛匪以雪國恥而“不惜微軀捐” 的信念,參加永王璘幕府,此時的詩人李白,真是雄心勃勃、意氣風發,在極短的時間里,他寫了 《永王東巡歌》十一首,歌頌永王舉兵東巡的壯舉:“王出三江按五湖,樓船跨海次揚都。戰艦森森羅虎士,征帆一一引龍駒?!?“祖龍浮海不成橋,漢武尋陽空射蛟。我王樓艦輕秦漢,卻似文皇欲渡遼?!蓖瑫r也為自己請纓:“三川北虜亂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東山謝安石,為君談笑靜胡沙?!?“試借君王玉馬鞭,指揮戎虜坐瓊筵。南風一掃胡塵靜,西入長安到日邊?!币灾x安自比,而能“一掃胡塵靜”,對自己的軍事才能何等自信、何等胸有成竹! 這就是李白,一腔愛國激情,蒼天可鑒! 誰知無幾,李璘那位已做了皇帝的兄長唐肅宗李亨因李璘 “握四道兵,封疆數千里” 而疑他有 “割據之謀”,故“敕璘歸覲于蜀”(令李璘到蜀中覲見唐玄宗)而“璘不從”,這樣唐肅宗也就可以名正言順地出兵征討李璘了,永王璘兵敗被殺,李白也因“從璘附逆”而幾乎被殺掉,陷入了 “世人皆欲殺”(杜甫 《不見》)的險境,幸有郭子儀等力救,才減死罪,出潯陽獄后又被長流夜郎 (今屬貴州),至此,他的第二次從政也以失敗而告終,年已五十八歲。流放途中,一生瀟灑、飄逸、曠達的李白,在江夏別友宋之悌時,竟也涕泗漣漣:“平生不下淚,于此泣無窮。”凜冽的環境、慘痛的遭遇,改變了詩人李白 “奮其智能,愿為輔弼,使寰區大定,??h清一” 的初衷了嗎?沒有! 李白一生的最后兩年,窮愁潦倒,輾轉于宣城、金陵(今屬江蘇)一帶,靠友人資助勉為其生。上元二年(761),史朝義殺死其父史思明,并率精騎包圍宋州 (今屬河南),朝廷以李光弼為河南副元帥、太尉、兼侍中,率大軍出鎮臨淮 (今屬安徽),以御史朝義南竄,李白興奮異常,立即告別親友,打算趕往臨淮投身李光弼幕府。無奈老病交加,行至半途,不得不折返金陵,寫 《聞李太尉大舉秦兵百萬,出征東南,懦夫請纓,冀申一割之用,半道病還,留別金陵崔侍御十九韻》 詩,感嘆自己請纓未能遂愿,詩中有 “天奪壯士心,長吁別吳京”句,而這位自稱壯士的詩人,此時已六十一歲。明年,六十二歲的詩人李白客死當涂 (今屬安徽),了結了他悲劇的一生。有絕筆詩 《臨路歌》 傳世:
大鵬飛兮振八裔,中天摧兮力不濟。
余風激兮萬世,游扶桑兮掛石袂。
后人得之傳此,仲尼亡兮誰為出涕!
依然以大鵬自詡,依然為人世難覓知己而悲嘆!
《天馬歌》 的最后兩句:“請君贖獻穆天子,猶堪弄影舞瑤池。”用 《列子》 所載:“(周)穆王肆意遠游,命駕八駿之乘,馳驅千里,遂賓于西王母,觴于瑤池之上” 事,再次呼喚世人的賞識,“一朝復一朝,發白心不改”,李白的一腔癡情,至今讓人動容。
這首詩當寫于李白被逐出京之后,激憤訴諸筆端,可以看出他那特有的難抑之情。詩為奇特的想象所彌漫,風格冷峻而飄逸,具有濃厚的浪漫氣息。詩人借助天馬的奇才異質慘遭捐棄,揭示的是人世間賢愚不分、黑白顛倒的現實,歷歷寫來,傷人心脾。為了抒發自己那種難以抑制的激憤,詩人不去理會章法,反復訴說天馬的不幸遭遇,反復呼喚人世知己,讓久積于胸的郁勃不平之氣噴薄而出,這是李白對他自己坎坷遭遇的形象表述,也是他對古往今來逸群絕倫之士不被世用的悲嘆,表現了詩人對封建社會黑暗政治的清醒認識和溢出襟懷的幽憤。在李白的詩中,這是一首奇特而又不易理解的詩,也許這就是現今通行的唐詩選注本和李白詩選大多不收錄這首詩的原因吧!
上一篇:李白《大堤曲》原文閱讀|賞析
下一篇:李白《太原早秋》原文閱讀|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