鮑照《瓜步山楬文》原文|注釋|賞析
歲舍龍紀①,月巡鳥張②。鮑子③辭吳客楚,指兗歸揚④。道出關津⑤,升高問途。北眺氈鄉⑥,南曬炎國⑦,分風代川⑧,揆氣閩澤⑨。西睨天宮⑩,窮曜星絡(11)。東窺海門(12),候景落日(13)。游精八表(14),駛視四遐。超然遠念(15),意類交橫(16)。信哉,古人有數寸之籥,持千鈞之關(17),非有其才施,處勢要也。瓜步山(18)者,亦江中眇小山也。徒以(19)因迥為高(20),據絕作雄(21),而凌清瞰遠(22),擅奇含秀(23),是亦居勢使之然也。故才之多少不如勢之多少遠矣(24)。仰望穹垂,俯視地域,涕洟江河(25),疣贅丘岳(26),雖奮風漂石(27),驚電剖山(28),地淪維陷(29),川斗毀宮(30),豪盈發虛(31),曾未注言(32)。況乎汎河浮海之高(33),遺金堆璧之奇(34),四遷八聘之策(35),三黜五逐之疵(36),販交買名之薄(37), 吮癰舐痔之卑(38),安足議其是非!
(《鮑參軍集注》)
注釋①歲舍龍紀——歲在龍年。舍:住宿,休息。舍一作“含”。②月巡鳥張——謂農歷一、二月。巡:巡視,到。鳥:指南方朱鳥七宿,《尚書·堯典》傳: “春分之昏,鳥星畢見。”張:二十八宿之一,今雨水節子初二刻九分之中星。③鮑子——作者自稱。④指兗歸揚——指向揚州回到南京。兗:兗州,治所今揚州市。揚:揚州,治所今南京市。⑤道出關津——路經瓜步山。出:經過。關津:關口津梁,指水陸會要之處,這里指瓜步山。⑥北眺氈鄉——謂眺望北方。氈鄉:指北方地區。氈:用獸毛碾合成的片狀物,此指氈帳。①南曬炎國——謂遠視南方。曬:視,遠視。曬—作“曬”。炎國:指南方地區,南方炎熱多瘴癘之氣,故稱。⑧分風代川——即“分代川風”,承上“北眺氈鄉”。分:辨別。代:指代郡,隸屬幽州,轄今山西省和河北省部分地、縣,這里泛指北方地區。⑨揆氣閩澤——即“揆閩澤氣”,承上“南曬炎國”。揆:測度,度量。閩澤:泛指南方沿海地區。閩:古地區名,治所今福州市。澤:聚水的洼地,這里是海的意思,古語謂閩在海中。⑩西睨天宮——往西看天空。西:原作“四”,此據錢仲聯說改。睨:斜看。(11)窮曜星絡——意謂把太陽看得清清楚楚。窮:窮盡。曜:日光。星絡:細碎如星的絡脈。(12)東窺海門——東看想見海門山。海門山:在鎮江江中的焦山東面,雙島對峙江流中,亦名雙峰山。(13)候景落日——謂海門山象等候太陽西落。景:通“影”,指日影。(14)游精八表——意謂神馳天外。精:精神。八表:八方之外,指極遠之地。(15)超然遠念——謂想得很遠,心情悵然。超然:惆悵的樣子。(16)意類交橫——意謂思緒翻騰不已。類:好象。交橫:交錯縱橫。(17)數寸之籥,持千鈞之關——比喻執掌重任。籥:通“鑰”,鎖鑰。持:掌管,把持。千鈞之關:極言職責的重要。鈞:古代重量單位,三十斤為一鈞。(18)瓜步山——山名,在今江蘇六合東南,南臨大江,南北朝時為兵家必爭之地。(19)徒以——僅僅因為。(20)因迥為高——因為別的路遠而成為要津。迥:遠。六朝皆建都南京,南北往來之路,取瓜步山近便,取邗溝與京口相對之路遠,故取瓜步山。(21)據絕作雄——依據有利地勢而成為要塞。絕:奇妙的意思。(22)凌清瞰遠——凌駕江流之上而注視遠方。瞰: 遠望。(23)擅奇含秀——謂具雄奇秀逸之姿。擅: 擁有,據有。(24)才之多少不如勢之多少遠矣——意謂才能高遠遠不如權勢地位高。(25)涕洟江河——以江河為涕洟。涕: 眼淚; 洟: 鼻涕,均用為意動。(26)疣贅丘岳——視山岳為肉瘤。疣、贅: 肉瘤,此為意動用法。丘: 小土山。岳: 高大的山。(27)奮風漂石——狂風轉動石頭。漂: 搖動。(28)驚電剖山——迅雷破山。(29)地淪維陷——大地淪陷。維: 指地維,古代以為地是方的,有四角,以大繩維系。(30)川斗毀宮——河流合攏毀掉宮殿。《國語·周語下》: “穀、 洛斗, 將毀王宮。 ”斗: 遇, 合。(31)豪盈發虛——比喻細微之事。豪: 通“毫”,長尖的細毛。盈: 滿。發:頭發。虛:空。(32)曾未注言——謂從沒有議論。曾: 乃。注言: 議論的意思。解釋性文辭稱注。(33)汎河浮海之高——謂高士們的辭官不受。《莊子·外物》載: “堯與許由天下,許由逃之; 湯與務光,務光怒之; 紀他聞之,帥弟子踆于窾水,諸侯吊之。三年,申徒狄因之路河。” 《三國志·魏志·管寧傳》載: “文帝即位,征寧, 遂將家屬浮海還郡。詔以寧為太中大夫, 固辭不受。”汎: 同“泛”。(34)遺金堆璧之奇——謂奇特之士的臨財不取。《韓詩外傳》載:“吳延陵季子游于齊,見遺金,呼牧者取之。牧者曰: ‘吾當暑衣裘,君疑取金者乎? ’延陵子知其為賢者,請問姓字。”又: “楚襄王遣使持金十斤,白璧百雙,聘莊子以為相,莊子固辭。”堆: 當作“推”,拒絕。(35)四遷八聘之策——謂因奇謀異策而官運亨通。四遷: 《漢書·主父偃傳》載: “上召見,拜偃為郎中,偃數上書言事,遷謁者中郎大夫,歲中四遷。”遷: 升官。聘: 征聘。策: 謀略。(36)三黜五逐之疵——謂因缺點和過失而一再被斥逐。《列女傳》載: “孤逐女者,齊即墨之女,齊相之妻也。初逐女孤無父母,狀甚丑。三逐于鄉。五逐于里。” 黜: 貶,廢免。疵: 小病,引申為缺點、過失。(37)販交買名之薄——謂出賣朋友和沽取聲名的行為。販交,《史記·酈商傳》載: “其子寄,字況,與呂祿善。太尉勃不得入北軍,乃使人劫商,令其子況紿呂祿出游,勃乃得入北軍,遂誅諸呂。天下稱酈況賣交也。”買名: 以財求名。薄: 行為不厚道。(38)吮癕舐痔之卑——謂諂媚無恥的行為。《莊子·列御寇》載: “秦王有病,召醫,破癕潰痤者,得車一乘; 舐痔者,得車五乘。”據《史記·佞幸傳》,鄧通為漢文帝吮癕。吮: 用口含吸。癕: 惡性膿瘡。舐: 以舌舔取。痔: 痔瘡。
賞析 《韓非子·難勢》中引慎到的話說: “賢人而詘于不肖者,則權輕位卑也;不肖而能服于賢者,則權重位尊也。堯為匹夫,不能治三人;而桀為天子,能亂天下;吾以此知勢位之足恃而賢智之不足慕也。”鮑照的這篇《瓜步山楬文》,接過并發揮了慎到的這個思想。文章揭露和抨擊的,正是“才之多少不如勢之多少”,無才施而處勢要這種極不合理的社會現象,同時諷刺了那些卑鄙無恥的“販交買名”、 “吮癰舐痔”之徒,表達了“才秀人微”者的悲憤。熟悉鮑照詩文的讀者知道,這種思想情感,是鮑照作品的主旋律。鮑照的這種思想情感也是有現實根據的。他所處的時代是門閥制度的天下,人各因其所降生的家庭而決定一生的命運,高門世族壟斷著社會,貧賤士人備受壓抑,世路艱難。鮑照家世貧寒,“取湮當代”,懷才不遇,對“世胄躡高位,英俊沈下僚”(左思《詠史》)這種世族大地主政治有深切的體驗。唯其如此,同他別的作品一樣,他的這篇文章閃耀著強烈的現實主義光輝,同時“發唱驚挺,持調險急”,寫得慷慨,寫得深切,雄健有力。
文章感于現實,諷諭人世,而借瓜步山出之,較多地寫景狀物,是其構思上的特點。文章在發出“古人有數寸之籥,持千鈞之關,非有其才施,處勢要也”的感喟之后,寫道: “瓜步山者,亦江中眇小山也。徒以因迥為高,據絕作雄,而凌清瞰遠,擅奇含秀,是亦居勢使之然也。”這就使文章有了形象,有了形象性,給人的感受和啟發是生動真切而具體實在的。因事而發,通過對具體事實的深入分析,引出正確的道理,并且形象地說理,寓道理于形象之中,這正是雜文寫作的基本要求。
上一篇:陳企霞《狼叫》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郭沫若《相見以誠》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