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弢《新臉譜》原文|注釋|賞析
說是受著潮流的影響,文舞臺的戲兒一出出換了。腳色雖然依舊,而臉譜卻是簇新的。
從前飾員外飾紳士的,如今是要畫上愁苦的臉譜,扭著鼻子叫窮了;從前做潑旦,做三角戲里淫婦的,如今也就戴上正經的面具,反串起正旦來了; 白臉的回到后臺去涂上更白的粉,不久重又上場;青面獠牙的裝出不自然的笑容,向著看客們做媚眼。這些這些,全是新的,簇新的。
舊戲雖也還有,然而是新編了。薛平貴西涼招親,駱宏勛揚州打擂臺,從前是武生戲,如今卻由半陰性的小生來串演。但也還會使刀,使槍,放暗箭,怪聲怪氣地吆喝,妞妞妮妮地挑戰。
于是看客們就喝采。
臉譜是愈出愈奇了。藍的、白的、黑的、涂金的,互相競賽,拉拉扯扯地鏖戰,敗了,去重畫一個再來。最后的是洋臉譜,高鼻子,碧眼兒,走起路來直著腿,嘴里哼著洋四書、洋禮記,杜威、白壁德、哈佛、哥倫比亞。不信,請吃外國火腿; 再不信,飛機,坦克,來福槍。
于是,看客們又喝采。
但臉譜是還有其他妙用的。前回蕭伯納到上海來,上海的文人們就送他一套 “新發明” 的臉譜小模型,而且還收在盒子里,蕭伯納就很高興地帶著走了。可見臉譜還可以饋贈名人,請名人帶到外國去播種,以垂永久的。
這自然只限于國貨,而且要“新發明”。
(1933年11月19日《申報·自由談》)
賞析 這是一篇揭露性的雜文。文中雖然把文壇比成舞臺,將一些文人比成戲曲中的角色,但文章并不含蓄,卻是鋒芒畢露的。
在30年代的中國,一些幫閑文人變換著臉譜為反動派效力賣命,而同時又欺騙著群眾。無論他們后來變得怎樣,在當時揭穿他們的臉譜,使其露出真相,以免群眾上當,還是很有必要的。
《新臉譜》一文,緊扣一個“新”字,單刀直入,將一些文人臉上的五彩繽紛的顏色全剝落了下來。富臉變成窮臉,潑旦串成正旦,兇相掛上笑容,武生變成不陰不陽的小生,甚至裝扮成洋臉譜,臉譜雖然換新,而角色依舊未變,這就是當時文壇上的一部分現狀。作者抓住“新”這一特點,用他那支犀利潑辣的筆,將各種新臉譜淋漓痛快地揭露于讀者面前,使這些人無法再掩蓋其真面目。
這篇文章只有600來字,筆鋒犀利,語言辛辣,可稱得短小精悍。如“潑旦”、“半陰小生”、“做三角戲里淫婦的”、“洋四書”、“洋禮記”、“臉譜還可以饋贈名人”等等,其尖銳辛辣,簡直直入骨髓。當時作者只有20歲,而筆調的老辣,文字的凝煉,很接近于魯迅雜文的風格。這就難怪當時的檢查官和一些被擊中的文人,誤以為是魯迅之作,要大加追查和討伐了。
上一篇:楊永直《救救知識分子——“天藍的生活”的破滅》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李一氓《無題》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