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日休《悲摯獸》原文|注釋|賞析
匯澤之場②,農夫持弓矢行其稼穡之側③,有苕頃為④,農夫息⑤其傍。未久,苕花紛然,不吹而飛,若有物娭⑥。視之,虎也。跳踉哮⑦。視其狀,若有所獲, 負不勝其喜之態也⑧。農夫謂⑨虎見己,將遇食而喜者。乃挺矢匿形,伺其重娭。發⑩,貫(11)其腋,雷然而踣(12)。及視之,枕死麇(13)而斃矣。意者(14)謂獲其麇,將食而娭,將娭而害(15)。
日休曰: 噫!古之士獲一名、受一位,如己不足于名位而已(16),豈有喜于富貴、娭于權勢哉!然反是者(17),獲一名,不勝其驕也;受一位,不勝其傲也。驕傲未足于心,而刑禍已滅其屬。其不勝任,與夫獲死麇者幾希(18)。悲夫!吾以名位為死麇,以刑禍為農夫,庶乎免于今世矣(19)。
(《皮子文藪》)
注釋 ①摯獸——兇猛的野獸。②匯澤之場——因河流會合而形成的有沼澤的地方。③稼穡(se)——農事的總稱。這里指莊稼。④有苕頃為——有一頃蘆葦地。苕:蘆花,這里指蘆葦。頃:一百畝為一頃。為:疑為“焉”字之誤。⑤息——休息。⑥娭(xi)——嬉戲,玩耍。⑦跳踉(liang)哮(han)——一邊跳躍,一邊大聲吼叫。 ⑧負不勝其喜之態——表現出喜歡得不得了的樣子。負:具有。不勝(sheng):承受不了。⑨謂——以為。⑩發——射。指把箭射出。(11)貫——穿。(12)雷然而踣(bo)——形容倒下的聲音很大。雷然:象打雷一樣響。踣:跌倒。(13)麇(jun)——獐子。(14)意者——猜測的人。(15)害——受害。(16)如己不足于名位而已——好象自己對所獲的名、位不能勝任罷了。意思是根本沒有想過名,位可能給自己帶來的好處,唯感肩上責任重大,因而也沒有什么特別的高興。(17)反是者——與此相反的人。(18)幾(ji)希——相去不遠,差不多。(19)庶乎免于今世——也許可以在今天免于刑禍。庶乎:庶幾,也許可以。
賞析 本篇依事議理,說明耽于富貴權勢難免禍及身家,表現了作者對以名位驕人的封建士大夫階級的極大的蔑視。
敘事生動是本文的特色之一。托事議理之文,不但敘事要抓住關要,還必須形象生動,先以形感人,啟開心智。所謂生動,就是要描其狀,摹其聲,圖其形。老虎兇猛的威勢和因獲而喜、將食而亡是全文的關要。作者先用“苕花紛然,不吹而飛”使無形之威化為有形之狀, 讓人未見其形, 先感其威, 不禁毛骨悚然。然后用“跳踉哮”寫老虎的“娭”,既描其狀,又摹其聲,“負不勝其喜之態”躍然紙上。但這是老虎的“喜”,蹦跶叫哮,雖游戲亦不減其威。及至農夫箭發“貫其腋”時,作者用“雷然而踣”把這個龐然大物猝然倒地的情狀呈現于讀者的面前,也極有聲色。劉熙載說: “敘事要有尺寸,有斤兩,有剪裁,有位置,有精神。” (《藝概·文概》)本篇敘述老虎的威勢和因獲而喜,將食而亡的過程,文字撙節,“尺寸” 、“斤兩”、“剪裁”、“位置”、“精神”全備,聲形狀貌赫然在目,給人印象十分深刻。
但雜文情境的設置,正是為了明理。而因事明理關鍵又在于事與理合。作者寫老虎由“跳踉哮”到“枕死麇而斃”, 刻意描摹, 并特意點明它是“將食而娭,將娭而害”,其間便暗含士大夫階級“獲一名”、“受一位”,“不勝其驕”、“不勝其傲”,“驕傲未足于心,而刑禍已滅其屬”的道理。且作者鄙棄功名利祿的思想也已蘊藏在字里行間。敘事說理,可謂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事與理合,相得益彰。
作者以為偶獲一名一位便不勝其驕傲,結果“驕傲未足于心,而刑禍已滅其屬”,是“喜于富貴,娭于權勢”所致。這種禍福觀實際上是從《老子》 “福兮禍所倚,禍兮福所伏”變化來的,雖有其辯證的一面,卻也表現了消極遁世的情緒。不過,其借題發揮,形象說理的方法,還是值得借鑒的。
上一篇:黃宗羲《怪說》原文|注釋|賞析
下一篇:陳子展《慈善家的眼睛》原文|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