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胡旋女》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唐]元稹
天寶欲末胡欲亂,胡人獻女能胡旋。旋得明主不覺迷,妖胡奄到長生殿。胡旋之義世莫知,胡旋之容我能傳。蓬斷霜根羊角疾,竿戴朱盤火輪炫。驪珠迸珥逐龍星,虹暈輕巾掣流電。潛鯨暗噏笡海波,回風亂舞當空霰。萬過其誰辨終始,四座安能分背面。才人觀者相為言,承奉君恩在圓變。是非好惡隨君口,南北東西逐君眄。柔軟依身著珮帶,徘徊繞指同環釧。佞臣聞此心計回,熒惑君心君眼眩。君言似曲屈如鉤,君言好直舒為箭。巧隨清影觸處行,妙學春鶯百般囀。傾天傾地用君力,抑塞周遮恐君見。翠華南幸萬里橋,玄宗始悟坤維轉。寄言旋目與旋心,有國有家當共譴。
《胡旋女》,宋·郭茂倩《樂府詩集》歸入《新樂府辭》。原為中唐詩人李紳所創之樂府新題,元稹的這一首為和作,他們的好友白居易也有同題之作。
全詩共三十二句,開首四句,一寫胡旋舞傳入的原因:“天寶欲末胡欲亂,胡人獻女能胡旋。”這就把胡旋舞蹈的傳入和胡人安祿山圖謀叛亂聯系起來,給這種藝術上的交流劃定了一個政治背景。再寫胡旋傳入的后果:“旋得明主不覺迷,妖胡奄到長生殿”。本來英明的唐玄宗,竟被這忽然傳來的舞蹈旋得暈頭轉向,不覺入迷,使胡人的勢力借著胡旋舞很快到了長生殿上,導致朝政敗壞,國家傾危。
“胡旋之義世莫知”以下十句,寫的是胡旋舞的舞姿。其中“胡旋之義”兩句承上啟下,領起對舞姿的描繪。接著,詩人連用八句來描寫胡旋舞的“舞容”:舞動起來,舞步象旋風(“羊角”是旋風之名)一樣迅疾,足以把秋天的蓬草連根刮斷:舞衣象火輪一樣飛速耀眼,如同雜技中竹竿頂端紅色的轉盤。再看舞女,她雙耳珮戴的珠飾象兩顆互相追逐的流星,身上彩虹般的紗巾象倏忽而過的道道閃電。一會兒象海中暗吸海水掀起大波的鯨魚,一會兒又象空中隨風亂舞的雪花。至于觀眾的感覺呢?那么只見人舞來舞去,百遍千遭,誰也分不清頭和尾。詩人在描寫中連用六個比喻,有形狀,有色彩,有溫度,有力度,多層次多側面的描繪出其“快速旋轉”的特征,可謂形神畢肖,淋漓盡致。由此可見,詩人元稹確有不同尋常的藝術素養,無愧于“元才子”的贊譽。有唐一代,精通音樂舞蹈的詩人比比皆是,他們以繪聲繪形的彩筆描寫音樂舞蹈的佳作也層出不窮,令人嘆為觀止。這一段對胡旋舞的生動描寫,就是一個小小的例證。
“才人觀者相謂言”以下十四句,詩人由舞蹈及于政事,揭露政治舞臺上的胡旋之徒,可算是對“世莫知”的“胡旋之義”的一種獨特闡釋。詩人通過宮女(“才人”)觀眾的即席談論,道出了獲得君王恩寵的訣竅——“圓變”,即圓滑善變(如同胡旋的旋轉多變)。這是一個“綱要”式的概括,下面再展開鋪敘:是非好惡,都得順著君王的口氣說話;南北東西,全要隨著君王的眼色行事(“眄”是看的意思)。為人處世要柔軟得象依附身體的玉帶,順從得象繞著指頭的指環。“佞臣聞此心計回”一句,又把詩的含義深入一層,進而寫奸臣聽到上面的議論忽然有了新的心計;他們要借用胡旋之法來炫惑君王的心智,使君王眼光迷亂。君王說如“曲”,你就趕快彎得象鉤子;君王說喜好“直”,你就趕緊伸得象箭桿。乖巧得象影子一樣,處處隨著君王走;巧妙得如同春天的黃鶯,對君王不停地歌唱,自己要翻天覆地,得借用君王的力量去干;時時堵塞漏洞、處處遮蔽真相,唯恐君王看穿底細。讀到這里,我們才真正體味到詩人創作《胡旋女》的藝術匠心。
結尾四句,采用新樂府“卒章顯其志”的手法,抒發議論,指出到了安史之亂,兵臨京師、玄宗愴惶乘坐翠華車蓋,翻越萬里棧道入蜀避難之時,才始覺乾坤轉危,綱紀敗壞,未免悔之晚矣;而那些“旋目和旋心”的佞臣,也落得舉國上下共同譴責;其下場之悲慘,豈不令人觸目心驚?
據元稹《和李校書新題樂府十二首》序中說,李紳送他的《樂府新題》是二十首,元稹“取其病時之尤急者”和了十二首,白居易又推而廣之,寫了五十首。李紳的《胡旋女》已經失傳,元、白兩人的同題之作我們今天都能見到。對照讀之,可以加深對這首詩的理解,也可以看出元稹除了保有與白居易共有的通俗特點而外,更具有反復鋪陳、感情直泄的藝術特點。這當然具有詳贍動人的長處,但也帶來直露少味的缺陷。讀這首《胡旋女》,我們是否有此感覺呢?
上一篇:楊維楨《老客婦謠》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聶夷中《胡無人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