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怨情》唐詩賞析,《怨情》原文與注釋
李 白
美人卷珠簾,深坐蹙蛾眉。①
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
【注釋】 ①深坐:久久呆坐。蹙(cu):皺。
【鑒賞】 本詩是一首以閨怨為題材的詩作,描寫一位佳人苦待心上人不至,因而轉愛為怨,哀婉凄惻的情態。詩人主要通過對美人的行動、表情和心理刻畫來表達這一主題。詩的前兩句寫美人卷起珠簾,緊鎖著蛾眉久久地坐著。詩人通過卷簾、深坐、皺眉等到動作、情態來刻畫一個女子處于等待中的哀怨的戀愛心理。第三句描寫她淚水濕成了一片。刻畫人物細致生動,使這位美人由愛生怨、因愛生恨的情感變化,因心上人不來而痛苦萬分,哀怨情態宛在眼前。然而,詩眼卻在最后一語。詩中的美人由于對所愛之人傾注了自己全部的情感,在她的摯愛落空以后,自然要生出無窮的怨恨了。而詩人卻說“不知心恨誰”,那是明知故問。讀者心里非常清楚,她所恨之人便是她所愛之人,她久等不至之人。從客觀效果來看,末句 “不知心恨誰” 還有潛臺詞即 “不知為何恨”。詩人雖沒有正面提出這一問題,但給讀者留下了這樣的想象空間: 這女子惱恨的原因究竟何在?是男子另有新歡將他遺棄了呢,還是女子原本就是單相思呢,再或是男子本身的行動并不自由,受到家庭阻撓呢?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這樣,末句又起到了另一作用,即通過啟迪讀者的聯想,擴大了這首小詩的內涵空間,使詩作更加含蓄不盡。所以看似直白的 “不知心恨誰”,對本詩詩意的拓展卻起到了相當大的作用。在這首詩中,詩人以一顆同情和理解的詩心,寫出了一位女子的美麗,不僅在蛾眉,更美在一片苦澀純真的相思之情。此正所謂狀眼前之景于詩中,含不盡之意于言外。
上一篇:《柳中庸·征人怨》唐詩賞析,《征人怨》原文與注釋
下一篇:《岑參·戲問花門酒家翁》唐詩賞析,《戲問花門酒家翁》原文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