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湋《涼州詞》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唐]耿 湋
國使翩翩隨旆旌,隴西歧路足荒城。氈裘牧馬胡雛小,日暮蕃歌三兩聲。
《涼州詞》也稱《涼州曲》。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列入《近代曲辭》本為我國西方少數民族的一種曲調,約在唐代開元間引進內地。因曲調蒼涼慷慨,唐代詩人多填入邊塞戰爭內容的歌詞,本詩即為一例。
開篇的“國使”即指京城來的使者,代表朝廷到邊境一帶視察。“翩翩”是形容奔跑得快捷的樣子。“旆旌”則是儀仗隊所舉的各種彩旗。首句即寫出國使慰問邊防將士,彩旗前導,快馬如飛的威風和氣度,隱約表現出勝利者的驕傲。第二句變換了一個鏡頭,在隴西(今甘肅省東部,一向作為古戰場的代名詞)的一條十字路口上(歧路),他們放慢了速度,緩緩走過一座荒城。不用說,這是戰火造成的慘狀。也許正是這殘垣斷壁,震撼了國使一行人員的心靈。一個“荒”字告訴讀者,這是一座闃無人跡的死城!戰爭的毀滅性的破壞力攫去了這一行人的威風和氣度,他們在靜默中俯首而行。忽然,發現一個小孩兒,披著皮衣,騎在馬背上,原來是胡人的牧馬童。在“日暮”的夕照里,顯得那么瘦小,在廢墟之中,顯得那么孤單。也許孩子忍耐不了眼前的凄涼,便唱了幾句漢人聽不懂的“蕃歌”。然而這陌生的曲詞更使國使一行心酸,他們不禁要問:是什么奪去了此地的繁榮與安寧?那“胡雛”是僅存的幸運者嗎?他的親人還在嗎?難道民族之間的糾紛只能憑借戰爭來解決?這“荒城”將給孩子的心靈造成什么樣的印象呢?
可見,詩中含蘊著一種厭戰的情緒這種厭戰體現了唐代詩人博愛的精神,他們不因勝利而失去理智,而是站在四海之內皆兄弟的高度審視、反省征服所產生的惡果。這種勝利者的悲涼心境不正是對和平的渴求嗎?
上一篇:范成大《冬舂行》原文|翻譯|注釋|賞析
下一篇:薛逢《涼州詞》原文|翻譯|注釋|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