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漢卿·感天動地竇娥冤
關漢卿
第三折
[滾繡球] 有日月朝暮懸,有鬼神掌著生死權。天地也只合把清濁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盜跖顏淵。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天地也做得個怕硬欺軟,卻元來也這般順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哎,只落得兩淚漣漣。
【鑒賞】 《竇娥冤》是關漢卿雜劇的代表作,它確實具有一種震撼人心的悲劇力量。王國維曾評價說,將它列于世界偉大的悲劇作品中亦毫不遜色。比較起世界上其他著名的大悲劇家的作品而言,古希臘 “悲劇之父” 埃斯庫羅斯的悲劇是命運悲劇,主要展現了人與冥冥中無法抗拒的命運的沖突。莎士比亞的悲劇是性格悲劇,它深刻地揭示了因人自身的性格弱點所引起的悲劇性沖突。而關漢卿的 《竇娥冤》 則可以說是社會悲劇,它真實地再現了一個善良弱小的普通女子與強大的社會黑暗勢力之間巨大的沖突。這是一個善良人的悲劇,也是社會、時代的悲劇。
秀才竇天章,為抵債和籌得進京應試的路費,忍痛將七歲女兒端云賣給蔡婆做童養媳,蔡婆給端云改名竇娥。十年后竇娥成了婚,可沒過兩年丈夫就病死了。地痞張驢兒父子企圖霸占婆媳倆,竇娥堅決抗拒。張驢兒向賽盧醫要了毒藥,欲圖害死蔡婆,逼竇娥成親,不料反害死了自己的父親,張驢兒就誣說竇娥藥死 “公公”,逼其就范。竇娥不肯隨順,于是張驢兒將她婆媳二人告到官府。縣官桃杌濫施淫威,對竇娥多次用刑,又要拷打蔡婆,竇娥怕婆婆年高受不起刑,只得屈招,被判死刑斬決。事隔十六年后,竇天章任兩淮提刑肅政廉訪使,來到楚州,重新審清了案子,才使竇娥的冤屈得以昭雪。
本折戲正是全劇的高潮。在前二折中,竇娥已是歷經坎坷。她本是個幼年喪母的孤女,被賣后成了個孤苦伶仃的童養媳,婚后不久又喪夫守寡,最后被人陷害淪為死囚。她原是個善良、毫無過失的弱女子,可無情的命運卻一次又一次給予她沉重的打擊。在被張驢兒逼婚時,她才開始反抗,打擊接踵而來,終于在刑場上,在她生命的最后一刻,她的反抗爆發出來了。
竇娥年紀輕輕就守了寡, 還是盡心盡力地侍候婆婆; 在公堂上,因為不忍見到婆婆遭拷打而承擔了殺人的罪名; 臨赴刑場時,還怕婆婆見到了傷心而特意請劊子手繞道而行。所有這些都說明了她的善良、孝順。然而,“為善的受貧窮更命短,造惡的享富貴又壽延”。各種各樣的社會因素,造成了她一重又一重的不幸。不管是脅迫、誣害她的地痞惡棍張驢兒父子,還是高坐衙門里、昏聵愚蠢、視人命如草芥的縣官桃杌,甚至劇中出現的每一位人物包括她的父親和婆婆,都或多或少,間接或直接地給她帶來了無窮的不幸,直至走向斷頭臺。
善良的人們總是相信“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然而,經歷過這一切的竇娥,已看透了曾經抱有幻想的 “王法”、“刑憲”、“皇天后土”。終于,她發出了憤怒的呼喊: “地也,你不分好歹何為地? 天也,你錯勘賢愚枉做天!” 這是她整個生命對于天地間所有污濁的控訴。
最后,竇娥說出了她的三個誓愿: 血不濺地,飛上丈二白練; 六月飛雪,以 “免著我尸骸現”; 楚州大旱三年。終于,浮云為其陰,悲風也為她旋。隨著這出著名戲劇數百年來不斷地上演與傳唱,如白雪般高潔的竇娥也一直活在人們的心中。
上一篇:孟漢卿·張孔目智勘魔合羅·第四折|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王仲文·救孝子賢母不認尸·第三折|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