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
云里煙村雨里灘,看之容易作之難。
早知不入時人眼,多買胭脂畫牡丹。
李唐(約1050—1130),宋代畫家。字晞古,河陽三城(今河南孟縣)人。徽宗朝入畫院,汴京陷落,他輾轉來南方,重入畫院。他擅長畫山水,兼工人物,努力創新,畫水打破魚鱗紋的程式,變“小斧劈皴”為沈健有力的“大斧劈皴”,對后代影響很大。他的風格多樣,畫《長夏江寺圖》,宋高宗在圖上題跋云“李唐可比李思訓”;畫人物“絕類伯時”(周密《云煙過眼錄》語)。作《晉文公復國圖》、 《伯夷叔齊采薇圖》、 《風雨歸舟》、 《牧牛圖》等,以表現自己的愛國主義思想、關心時政和人民疾苦的情懷。因為他是畫院畫家,曾被人忽視過,周密《云煙過眼錄》說: “尋常以李唐為院畫史而忽之,乃知名下無虛士如此。”實在是一句公道話。
李唐在北宋復亡后,過江南來,流落在臨安街頭,以賣畫為生。因為不滿時人崇尚艷麗的花鳥畫風,寫下這首不滿現實的詩篇,被太尉邵宏淵發現,奏薦于宋高宗,終于重新錄入畫院。這首詩便是從自己擅長的水墨山水畫落筆的, “云里煙村雨里灘”,是互見法句式,意謂云雨里的煙村,云雨里的水灘。李唐來江南后,常畫這種“煙云樓臺掩映間” (王逢跋李唐《長江雨霽圖》詩句)的景色。這種自然美景,看看容易,要將它們畫出來是很困難的。這句詩,沒有深入的藝術實踐,是體識不出的。宋錢端禮在《瀟湘白云圖》上的題語說: “雨山晴山,畫者易狀。唯晴欲雨,雨欲霽,宿霧曉煙已泮復合,景物昧昧時一出沒于有無間,難狀也。此非墨妙天下,意超物象者斷不能致。”錢端禮的話,固然是稱譽米元暉的繪畫藝術,而其中的藝術三昧,與李唐的藝術體驗卻是一致的。
詩的后半首是牢騷話。 “早知不入時人眼”,既然水墨山水畫不為當時人所重視和賞識,那么,還不如“多買胭脂畫牡丹”,拋下自己心愛的山水畫,趨奉時尚,專門畫作牡丹花。水墨煙樹,清雅蕭散,表現村野意趣;牡丹花艷美富麗,象征富貴氣象。這兩種畫科,代表了兩類不同畫家和觀賞者的藝術追求和審美情趣,反映了高人雅士和世俗庸夫不同的深層心態和文化素養。李唐用違背自己志愿、一反常態的詩句,以反常合道的手法,反唇相譏,語含諷刺,表達出詩人不滿現實的憤慨,詩句也透露出南宋初年牡丹花畫風行一時的信息。
一讀這首詩,很容易使人想起唐代李群玉的《長沙元門寺張璪員外壁畫》詩。二詩在寫法上有相似的地方,但它們有很大的區別。李群玉并不是畫家,他不過借題發揮,通過對比張璪的山水畫與時俗的花鳥畫,表現自己不愿趨附世俗的情思。而李唐是位山水畫家,有很深的藝術造詣,他的這首題詠繪畫藝術的詩,包蘊著極深的創作甘苦和藝術體驗,同時也反映出當日的世態人情,飽含著畫家的憤世嫉俗的情思,開出后代畫家題畫詩的新風氣。
上一篇:《七絕》題畫詩賞析
下一篇:《書云林畫林亭遠岫》題畫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