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維崧·念奴嬌》愛情詩詞原文與賞析
讀屈翁山詩有作
靈均苗裔,羨十年學(xué)道,匡廬山下。忽聽簾泉豗冷瀑,豪氣軼于生馬。亟跳三邊,橫穿九塞,開口談王霸。軍中毬獵,醉從諸將游射。提罷匕首入秦,不禁忍俊,縹緲?biāo)嫉侨A。白帝祠邊三尺雪,正值玉姜思嫁。笑把岳蓮,亂拋博箭,調(diào)弄如花者。歸而偕隱,白羊瑤島同跨。
謳歌抗清英雄,哀悼南明殉國君臣,是陳維崧《迦陵詞》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這首《念奴嬌》,以奇情壯采之筆,寫屈翁山不平凡的政治生涯,以及他在雁門娶王華姜的一段韻事,反映作者對翁山堅持抗清、不失民族氣節(jié)的敬仰,曲折地寄托著國亡之痛,家破之恨。
翁山是屈大均的字。大均,廣東番禺人。生于南海邵氏,年十六以邵龍姓名補諸生。后復(fù)姓屈,易名紹隆。永歷元年(清順治四年1647),從其師陳邦彥起義。邦彥殉難,大均赴肇慶行在,上《中興六大典書》,大學(xué)士王化龍疏薦,將官以中秘,聞父病歸里。 順治六年(1649)父歿,入雷峰寺函是門下為僧,法號今種,字一靈。逾年,出游大江南北,聯(lián)絡(luò)各地義軍,圖謀復(fù)明。據(jù)記載,他曾助鄭成功、張煌言起事,后鄭氏攻南京事敗,被迫歸里,返于儒,更今名,字介子,一字翁山,又字騷余。此后出游秦、隴,會顧炎武、李因篤等于山西,并娶王姜華一同回粵。吳三桂反清,以蓄發(fā)復(fù)衣冠號召天下,大均又從其起事,待知三桂有僭竊之意,遂棄去,回里閉門著述,年六十七卒。大均著述等身,有《道援堂集》、《翁山詩外》、《廣東新語》等,其詩“超然獨行,當(dāng)世罕偶”(毛奇齡語),“身遭鼎革,每多故國之思。”(徐世昌語)
陳維崧的祖父陳于廷,是東林黨中堅人物,《明史》稱其“端亮有守”;父貞慧為東林四公子之一,曾和吳應(yīng)箕、顧杲草《留都防亂揭》,聲討阮大成等誤國奸臣,身陷囹圄,禍遭不測,南都淪亡后,閉居土室達十二年之久。出身這樣的家庭,對維崧的影響是很深的。他本人又不得志于科場,家境敗落,覓食四方,雖然在死前四年薦舉鴻博,仍不獲有權(quán)勢的官職,歿時,旅舍蕭條,竟無以為葬。落魄凄涼的身世,使他敬仰抗清志士的忠貞行為,稱賞具有故國之思的文學(xué)作品,是順理成章的事。對于這一點,陳維崧自然是不敢明寫的。
此詞以《讀屈翁山詩有作》為題,寫大均四出奔走,忽文忽武,忽道忽釋的曲折經(jīng)歷,雖然不露翁山圖謀反清復(fù)明的痕跡,但了解翁山一生行蹤,細(xì)讀全篇,即作者的真正用心自見。上片首三句,“靈均苗裔,羨十年學(xué)道,匡廬山下”,先總寫翁山為屈原的后代,繼承著三閭大夫的愛國精神,又傾慕其不事新朝,逃于佛老之門的守節(jié)行為。此一“羨”字,不是一般的句首“領(lǐng)字”,而包含著作者的復(fù)雜心理。緊接“忽聽簾泉豗冷瀑,豪氣軼于生馬”二句,既是承前寫廬山之景,也是對翁山詩的風(fēng)格及其人品的贊頌。潘耒《廣東新語序》云:“翁山之詩,祖靈均而宗太白,感物造端,比類托諷,大都妙于用虛。”李白《望廬山瀑布》詩以豐富的想象,歌頌祖國山河壯麗,為后世所傳頌。陳維崧認(rèn)為翁山之詩有李太白詩同樣的“豪氣”,具有浪漫主義精神。后續(xù)五句,記述翁山返儒之后漫游西北的情況。朱彝尊為屈大均之友,大均曾約朱氏至浙江紹興,共謀助張煌言、鄭成功攻南京。后來事敗,大均回粵,朱彝尊走溫州。朱氏對大均的行蹤是很了解的,他在《九歌草堂詩集序》略云:“予友翁山為三閭大夫之裔。其所為詩多愴恍之言,孑然自拔于塵埃之表。蓋自二十年來,煩冤沉菀,至遁于佛老之門,復(fù)自悔而歸于儒,辭鄉(xiāng)土,涉塞上,走馬射生,縱博飲酒,其倘葛不羈,往往為世俗所嘲笑者,余以為皆合乎三閭之旨也。翁山自荊、楚、吳、越、燕、齊、秦、晉之鄉(xiāng),遺墟廢壘,靡不攬?zhí)檫^之。翁山歸自雁門,將筑室南海之濱,題曰:‘九歌草堂’,而先以名其集。予與翁山相遇南海,嗣而往來吳、越,十年之間,凡所與詩歌酒宴者,今已零落殆盡,至竄于國殤、山鬼之林,散棄原野,翁山吊以幽測凄戾之音,仿佛乎《九歌》之旨。世徒以其文字之工,而不知其志之可憫也。”朱氏此文,用“靡不攬?zhí)檫^之”、“其志之可憫”等句含糊其詞,隱去翁山游說西北,圖謀復(fù)明的政治目的。陳維崧以同樣的手法,用“亟跳三邊,橫穿九塞,開口談王霸。軍中毬獵,醉從諸將游射”二十三個字,概括了翁山漫游西北的經(jīng)歷,其用心也是明白的。朱文可作陳詞的注釋。
下片寫大均登華山、娶華姜二件事。翁山有五言長歌《華岳》一百韻,慷慨悲歌,“令恃才傲物之李天生(因篤)嘆服,以聞于王華姜。華姜為陜西榆村衛(wèi)人,父以建義不降死,育于諸姑侯氏家。長而端麗幽嫻,文事武功,皆所素習(xí)。聞天生言,曰:是隱君子也,無愧吾先將軍矣。遂嬪焉。”(屈向邦《粵東詩話》)陳詞本事即指此。過片三句,第一句“提罷七首入秦”,“罷”為語助詞,這里是說翁山帶著武器來到陜西,后二句說他又有興致攀登西岳華山,并寫下如此悲壯的詩篇。“白帝”為五帝之一,《洞天記》說是少昊為白帝,治西岳;“玉華”即指王華姜;“岳蓮”指西岳蓮花峰;“博箭”,按《韓非子》說法,是秦昭王登鉤梯上華山,取松柏心為博箭,與天神搏于此山;“如花者”指王華姜貌美。這五句敘說在雁門得遇華姜并結(jié)為夫婦的情況。后結(jié)二句謂翁山帶著華姜一起歸廣東,同過隱居的生活。其《從塞上偕內(nèi)子南還賦贈》云:“一聲雞唱整衣裳,眉黛沾殘子夜霜。行到白云春色滿,梅花為爾點新妝。”又《與華姜宿紅梅驛》云“南枝花白北枝紅,紅是秦中白越中。辛苦鴛鴦飛萬里,今宵始宿庾關(guān)東”。他們“以姑老相約南歸,出雁門,歷云巾、上谷,嚴(yán)風(fēng)雨雪,間關(guān)至京師,下吳、越而歸粵”,華姜“到粵不一年而病死,為夫婦二十有八月。集內(nèi)《哭內(nèi)子王華姜》五古十二首,《哭華姜》七絕一百首,敘歷至詳。”(陳融《颙園詩話》)翁山詩與詩話所記,可助對此詞下片的理解。此詞前闋寫翁山壯游,后闋述其與華姜艷遇的事,“振筆寫去,吐棄一切閨襜泛語,不求工而自工,才大者固無不可也。”(陳廷焯《白雨齋詞話》)
上一篇:《周邦彥·憶舊游》愛情詩詞賞析
下一篇:《辛棄疾·念奴嬌書東流村壁》愛情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