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汝璧
布谷布谷。新陳不相續。富家笑,貧家哭。
鸤鳩因其鳴聲而有許多名稱,“布谷”即為其一。袁汝璧這首《鸤鳩謠》,仿鸤鳩的鳴聲為詩,說青黃不接的時候,富家正可以借此勒索貧民,他們笑了;窮苦人家更是火上加油,都哭了。詩寫出了封建社會尖銳的階級對立,慘酷剝削的社會現實。
鸤鳩的鳴聲還如“麥熟”。車林的詩為:“麥熟麥熟。麥熟抵得半年谷。農家麥未收,官賦早催促。刈麥輸賦賦未足,農人日抱麥莖哭?!边@首詩控訴了官家的橫征暴斂,農家的麥子還未登場,官家就來催繳賦稅了。割下的麥子本是“半年谷”,可是連繳賦還不夠,怎不叫他們要抱著麥秸哭!
鸤鳩的鳴聲還如“割麥插禾”。江權的詩寫道:“割麥插禾,東田水涸,西田水多,天雨不勻將奈何!”布谷鳥叫時正當割麥插禾之際,一邊田里水干,一邊田里水漫,豈是“天雨不勻”,而是富家雇人車水,貧民無法灌田。詩人委婉地寫出了農忙時節貧富懸殊造成的不合理現象。
更為有趣的是有的人把鸤鳩的鳴聲摹擬為“脫卻布褲”。宋棠詩云:“脫卻布褲。布褲典錢三百數。夫要米,妻要布。催租人入門,索去褲錢兩無語?!鞭r人家到了青黃不接時,連褲子都脫了去當。當回來三百錢,丈夫要買米度命,妻子要買布遮羞,可是催租的人卻把布褲錢奪走,他們夫婦不再爭吵,都墮入絕望的深淵。短短數語,有人物有故事,情節生動,感情沉痛,可謂禽言詩中難得的佳作。
上述各詩都以鸤鳩鳴聲相似之音起篇,然后擬禽言寫人事,其聲韻節律猶如鸤鳩啼鳴,而內容均反映社會現實,這就和其它禽言一樣,既富有興味,又瑯瑯上口,很易流傳。
上一篇:《青玉案·賀鑄》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鵲踏枝·敦煌曲子詞》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