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調·夜行船 吳宮吊古
楊維楨
霸業艱危,嘆吳王端為、苧羅西子。傾城處,妝出捧心嬌媚。奢侈,玉液金莖,寶鳳雕龍,銀魚絲鲙;游戲,沉溺在翠紅鄉,忘卻臥薪滋味。
[前腔]乘機,勾踐雄圖,聚干戈要雪、會稽羞恥。懷奸計,越賂私通伯嚭。誰知,忠諫不聽,劍賜屬鏤,靈胥空死。狼狽,不想道請行成,北面稱臣不許。
[斗蛤蟆]堪悲,身國俱亡,把煙花山水,等閑無主。嘆高臺百尺,頓遭烈炬。休覷,珠翠總劫灰,繁華只廢基。惱人意,叵耐范蠡扁舟,一片太湖煙水。
[前腔]聽啟,槜李亭荒,更夫椒樹老,浣花池廢。問銅溝明月,美人何處?春去,楊柳水殿欹,芙蓉池館摧。惱人意,只見綠樹黃鸝,寂寂怨誰無語。
[錦衣香]館娃宮,荊榛蔽;響屧廊,莓苔翳,可惜剩水殘山,斷崖高寺,百花深處一僧歸。空遺舊跡,走狗斗雞。想當年僭祭。望郊臺凄涼云樹,香水鴛鴦去。酒城傾墜,茫茫練瀆,無邊秋水。
[漿水令]采蓮沒紅芳盡死,越來溪吳歌慘凄,宮中鹿走草萋萋,黍離故墟,過客傷悲。離宮廢,誰避暑,瓊姬墓冷蒼煙蔽。空園滴、空園滴,梧桐秋雨。臺城上、臺城上,夜烏啼。
[尾聲]越王百計吞吳地,歸去層臺高起,只今亦是鷓鴣飛處。
這套曲是作者登蘇州靈巖山,憑吊吳宮故跡,慨嘆興亡之作。作品共七支曲子,一、二曲為第一部分,中間四曲為第二部分,尾曲為第三部分。首二曲,回顧歷史、概括吳越戰爭史事,指出吳王夫差因好色荒淫,不聽忠諫,對越喪失警惕,終于“身國俱亡”,昔日繁華,一旦都盡,從而總結了吳越興亡的歷史教訓。
[夜行船]首曲描寫吳王夫差為美女西施所陶醉,沉溺在奢侈淫逸的生活之中,完全忘了昔日的艱難困苦。“霸業艱危”三句,是說吳王夫差因寵愛西施而使霸業遭到失敗。端為,只是為著。“苧羅西子”,指西施,據說她是苧羅山(在漸江諸暨縣南)賣柴人之女。“傾城處”二句,寫西施嬌媚之態。“奢侈”四句,寫吳王夫差生活的奢侈。“金莖”,本是漢武帝金人承露盤的銅柱,這里借指珍貴的飲料。“翠紅鄉”,即溫柔鄉,指女色。“忘卻臥薪滋味”,吳王夫差父闔閭為越王勾踐所敗,受傷身死,夫差矢志復仇,三年,終于破越,此指其事。臥薪嘗膽本越王勾踐事,這里借指吳王敗越后就忘了以前艱苦的日子。
第二支曲子,寫越國勾踐乘機恢復,賄通吳國奸臣作內應,吳王夫差不聽伍子胥忠諫反而將他賜死,最后兵敗向越國稱臣被拒絕。吳王擊敗越兵,困勾踐于會稽(今浙江紹興),見《史記·越王勾踐世家》。“乘機”四句,指越王乘吳王驕奢之時,操練兵馬,要雪會稽之恥。“懷奸計”二句,指越王用財物收買吳太宰伯嚭,使之成為吳國的內奸。“誰知”四句,指吳王不聽相國伍子胥的忠諫,反而賜劍令他自殺。“靈胥”,即伍子胥,曾助吳王闔閭破楚,又助夫差敗越。他自刎后,吳王令人把他的尸首拋在江里。相傳每當江潮漲時,他的尸首就逐潮而來,故稱為靈胥。“屬鏤”,夫差賜子胥自殺的劍名。“狼狽”三句,越敗夫差,圍吳王于姑蘇山上。吳王請求議和稱臣事越,越王不許,吳王遂自殺。這一段回顧歷史、追溯往事。
下面四支曲子為第二段憑吊吳宮廢跡,是本套曲的中心。用感傷的語言,凄涼的情調,極力描寫它的零落荒廢,充分反映出這一段歷史的悲劇性。
這一段由[斗蛤蟆]一曲引出。高臺百尺,指姑蘇臺。惱人意三句指范蠡助勾踐滅吳后,認為他可以共患難,不可以共安樂,泛舟太湖而去。“叵耐”,原意為難耐,這里是說難得。
[斗蛤蟆]次曲憑吊古跡,慨嘆興亡。“聽啟”四句,指昔日吳越爭霸的地方已成廢跡。“槜李”,在浙江嘉興縣南,勾踐擊敗吳王闔閭處;最后吳王夫差又敗于此。“夫椒”,在江蘇吳縣西南太湖中,夫差擊敗越王勾踐處。“欹”(qi),傾斜,這里指倒塌。接著,在[錦衣香]、[漿水令]中作者進一步抒寫歷史遺跡。香水鴛鴦去,指香水溪的鴛鴦已遠去了。香水溪,吳宮附近香山旁的一條小溪,相傳吳王種香花于山上,花落時一片水香,并傳西施曾在此洗浴。“越來溪”,在今江蘇吳縣西南,相傳越兵由此溪入吳。宮中鹿走,相傳伍子胥諫吳王,吳王不聽,他感慨地說: “臣今見麋鹿游姑蘇之臺也。”黍離,《詩經·王風》有《黍離》篇。《詩序》悅: “閔(憫)宗周也。周大夫行役至于宗周,過故宗廟宮室,盡為禾黍,閔周室之顛覆,彷徨不忍去而作詩。”這里借以嘆吳國的衰亡。“瓊姬墓”,《吳郡志》: “陽山(今江蘇吳縣西)有瓊姬墓,吳王女也。”臺城,三國吳的后苑城,在今江蘇南京玄武湖側。這里疑借指吳國禁城。
最后[尾聲]一曲從失敗的吳王寫到勝利的越王,從姑蘇的吳王宮又寫到會稽的越王臺,末尾化用李白《越中覽古》詩: “越王勾踐破吳歸,義士還家盡錦衣。宮女如花滿春殿,只今惟有鷓鴣飛。”意思是說勝利的越王勾踐也走上了驕奢亡國的道路,宮殿煙消云散,進一步深化了主題。
明梁辰魚《浣紗記·泛湖》一出戲文,整段地借用了這套曲的[錦衣香][漿水令]曲,作為西施的唱詞。明王驥德評此二曲“頗具作意”,至今“猶膾人口”。可見它的藝術價值及對后世的影響。
上一篇:南呂·罵玉郎帶感皇恩采茶歌鏖兵·無名氏|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
下一篇:雙調·夜行船秋思·馬致遠|原文|賞析|鑒賞|譯文|注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