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魚兒》言情贈友詩歌
乙丑歲赴并州,道逢捕雁者,云: “今旦獲一雁,殺之矣。其脫網者悲鳴不能去,竟自投于地而死。” 予因買得之,葬之于汾水之上,累石為識,號曰雁丘。時同行者多為賦詩,予亦有雁丘辭,舊所作無宮商,今改定之。
問人間情是何物,直教①生死相許? 天南地北雙飛客,老翅②幾回寒暑! 歡樂趣,離別苦,是中更有癡兒女。君③應有語: 渺萬里層云,千山暮景,只影為誰去?橫汾路,寂寞當年簫鼓④,荒煙依舊平楚⑤。招魂楚些⑥何嗟及,山鬼自啼風雨。天也妒,未信與,鶯兒燕子俱黃土。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
元好問是我國金代著名詩人。他的一生,正是金朝由盛入衰,終至滅亡的時代,他親身感受到國家的災難,人民的痛苦,寫出了感人肺腑的喪亂詩,奠定了他在文學史上的地位。然而他的《摸魚兒》這首詞,卻往往為人所忽略,實際上這是很值得玩味的一首好詞。
詩人寫這首詞的原因,在詞前的序里已說得很清楚: 金章宗泰和五年乙丑歲,也就是他十五歲的時候,到并州赴試,在路上碰到一位捕雁的人,這人說,早上捕了一只雁殺了,可是未被捕到的那只雁卻徘徊悲鳴不忍離去,最后竟然自己從空中栽下來碰死了。詩人聽到這些之后,便把那只死雁買下來,埋在汾河邊上,并且壘了一堆石頭作為標記,把它叫雁丘。當時同行的人大都為此作了詩,他也寫了一首雁丘辭,但原來寫的時候,比較倉促,不協音律,事過之后,仍念念不能忘懷,于是又重新改寫,成了現在的《摸魚兒》。
從這個序里,我們可以看出,殉情的雁,感動了多情的詩人,于是他感慨萬千,浮想聯翩,想到了人間為愛情而殉身的癡兒女,體驗到情的可貴,于是緊緊抓住這個情宗,通過雁的殉情,來歌頌人世間堅貞的愛情,寫下了這首動人的詞。
詩人開首第一句,如天外飛來,驚世駭俗: “問世間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許?”凝聚了詩人由衷的感慨與人生體驗,表面上是發問,實際上是贊嘆雁的殉情,更表露了詩人對情的看重,對人間堅貞愛情的歌頌。詩人由雁的殉情忽然想到,人世間只有情是最重要的,最寶貴的,有了情,可以生死相許,如果沒有情,那真是禽獸不如。接下來,具體寫雁的鐘情。不論天南地北,不論多少個寒暑,它們總是雙雙而飛,飽嘗了戀情的歡樂,怎能經得住離情的折磨?雁中更有比人間更癡情的兒女,至此,詩人的衷情與雁的鐘情已融為一起。于是,他不知不覺為那殉情的雁表露了心曲: 面對那茫茫萬里層云,看著那連綿千山暮景,我孤身影單一只雁為誰去飛,怎么去飛?我的鐘情與戀情,我的苦衷與離愁有誰來同情,我能不投地而死去殉情么?這真是 “寧同萬死碎結翼,不忍云間兩分張”。多么堅貞的愛情,多么高尚的情操。應該說,詩人在前半片中, 既歌頌了殉情雁的鐘情, 也表露了自己的衷情, 同時也說明了人世間最可貴的東西,就是情。
下半片,詩人面對橫汾路邊累石為識的雁丘,發出了人間缺少情的感嘆。想當年漢武帝曾在這里簫鼓齊鳴地渡汾河,那是多么熱鬧,可現在殉情的雁葬在這里,茫茫遠樹一望無際,荒煙裊裊,凄涼、寂寞,即使楚辭里有招魂的詩篇,但那“魂兮歸來”的叫喊聲頂什么用呢?那些葬身山地的鬼魂并未被招回去,仍然各自在凄風苦雨里哀啼,人間對這么鐘情而最后殉情的雁怎么這么無情!難道老天也嫉妒殉情的雁,沒有像鶯兒燕子那樣死葬黃土么?詩人在這里抒發了對人間缺情少情的激憤之情。表面上好像離開了雁的鐘情殉情,實際上從缺情少情著筆,正是從反面襯托了鐘情殉情的可貴。最后詩人又回到了雁丘上:“千秋萬古,為留待騷人,狂歌痛飲,來訪雁丘處。”也就是說,詩人相信,人間不會這么無情的,在未來的千秋萬代,人們會記起殉情的雁的,我壘的雁丘,就是為了留待后來的詩人來憑吊歌頌這殉情的雁的。
從這首詞里我們可以看出,元好問是一位多情的詩人,而且對情頗為看重,他開首第一句的提問 “情是何物”!他自己已做了真摯的回答:情是人世間最寶貴的東西。的確如此,正是這最寶貴的東西,使他寫出了同情人民的不朽詩篇,成為著名詩人。
注釋
①直教: 就使的意思。“直”相當于“就”,但比“就”高昂有力,能墊起文章氣勢。②老翅: 老在這里有長久的意思,翅在這可當作動詞飛講,老翅可以解釋為長久的飛行。③君: 指殉情的雁。④當年簫鼓:指漢武帝當年來汾上巡游,簫鼓齊鳴,熱鬧非凡的情景。⑤平楚: 楚,叢木也,登高遠望,見木梢如平地,故言平楚,就是茫茫一片平林的意思。⑥招魂楚些: 楚些即楚辭,因楚辭中有不少句子句末用些,故言楚些,些讀suo,招魂是楚辭中的篇名,這篇詩為戰死在野外的戰士招魂,希望他們的鬼魂回家去,不要再在野外受苦。
上一篇:《哭徐山民》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雜曲》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