遲頓首陳將軍足下〔2〕:無恙〔3〕,幸甚,幸甚。將軍勇冠三軍〔4〕,才為出世〔5〕,棄燕雀之小志,慕鴻鵠以高翔〔6〕。昔因機變化〔7〕,遭遇明主〔8〕;立功展事〔9〕,開國稱孤〔10〕。朱輪華轂〔11〕,擁旄萬里〔12〕,何其壯也!如何一旦為奔亡之虜〔13〕,聞鳴鏑而股戰(zhàn)〔14〕,對穹廬以屈膝〔15〕,又何劣邪!
尋君去就之際〔16〕,非有他故,直以不能內審諸己〔17〕,外受流言〔18〕,沉迷猖獗〔19〕,以至于此〔20〕。圣朝赦罪責功〔21〕,棄瑕錄用〔22〕,推赤心于天下〔23〕,安反側于萬物〔24〕。將軍之所知,不假仆一二談也〔25〕。朱鮪涉血于友于〔26〕,張繡剚刃于愛子〔27〕,漢主不以為疑,魏君待之若舊。況將軍無昔人之罪〔28〕,而勛重于當世。夫迷途知反,往哲是與〔29〕;不遠而復〔30〕,先典攸高〔31〕。主上屈法申恩,吞舟是漏〔32〕;將軍松柏不剪〔33〕,親戚安居〔34〕。高臺未傾〔35〕,愛妾尚在;悠悠爾心,亦何可言〔36〕!
今功臣名將,雁行有序〔37〕。佩紫懷黃〔38〕,贊帷幄之謀〔39〕;乘軺建節(jié)〔40〕,奉疆場之任〔41〕。并刑馬作誓〔42〕,傳之子孫。將軍獨靦顏借命〔43〕,驅馳氈裘之長〔44〕,寧不哀哉!〔45〕夫以慕容超之強,身送東市〔46〕;姚泓之盛,面縛西都〔47〕。故知霜露所均〔48〕,不育異類〔49〕;姬漢舊邦〔50〕,無取雜種〔51〕。北虜僭盜中原〔52〕,多歷年所〔53〕,惡積禍盈,理至焦爛〔54〕。況偽昏狡〔55〕,自相夷戮〔56〕;部落攜離〔57〕,酋豪猜貳〔58〕。方當擊頸蠻邸〔59〕,懸首藁街〔60〕。而將軍魚游于沸鼎之中,燕巢于飛幕之上〔61〕。不亦惑乎〔62〕?
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63〕。見故國之旗鼓〔64〕,感生平于疇日〔65〕,撫弦登陴〔66〕,豈不愴悢〔67〕!所以廉公之思趙將〔68〕,吳子之泣西河〔69〕,人之情也。將軍獨無情哉?想早勵良規(guī),自求多福〔70〕。
當今皇帝盛明,天下安樂。白環(huán)西獻〔71〕,楛矢東來〔72〕。夜郎滇池〔73〕,解辮請職〔74〕;朝鮮昌海〔75〕,蹶角受化〔76〕。唯北狄野心〔77〕,掘強沙塞之間〔78〕,欲延歲月之命耳!中軍臨川殿下〔79〕,明德茂親〔80〕,總茲戎重〔81〕。吊民洛汭〔82〕,伐罪秦中〔83〕。若遂不改,方思仆言〔84〕。聊布往懷〔85〕,君其詳之。丘遲頓首〔86〕。
【注 釋】
〔1〕陳伯之:睢陵(今江蘇睢寧)人。齊末為江州刺史。曾率部拒梁,后降梁仍為江州刺史,封豐城縣公,繼又率部投魏,為平南將軍。 梁臨川王蕭宏北行,陳率兵相拒,得丘遲勸降書,乃于壽陽(今安徽壽縣附近)擁兵八千歸降。
〔2〕頓首:叩拜之意。古人書信中開頭和結尾常用的客氣語。 足下:書信中對人的尊稱。
〔3〕無恙:問候語。 恙:憂。
〔4〕勇冠三軍:勇敢為三軍第一。
〔5〕才為出世:當代杰出的人才。
〔6〕“棄燕雀”二句:語本《史記·陳涉世家》:“陳涉嘗與人傭耕,輟耕垅上,悵恨久之,曰:‘茍富貴,無相忘!’傭者笑而應之曰:‘若為傭耕,何富貴也?’陳涉太息曰:‘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哉?’”陳涉以小鳥燕雀比傭者,以大鳥鴻鵠比自己。這里是指陳伯之棄齊歸梁。
〔7〕因:順。 機:時機。
〔8〕遭遇:遇合。 明主:指梁武帝。
〔9〕立功立事:建立了功勛、事業(yè)。
〔10〕開國稱孤:晉以后封爵,自郡公至縣男,皆冠以開國之號,伯之封豐城縣公,故云。又,古代諸侯亦可自稱為孤。
〔11〕朱輪:此句形容車輿的華麗。 轂:車輪中心的圓木。
〔12〕旄:旄節(jié)。古代高級武官持節(jié)統(tǒng)制一方,稱為“擁旄”。 “萬里”,形容其統(tǒng)治地區(qū)之廣。以上是說他背齊投梁以后,得到了梁朝優(yōu)渥的待遇。
〔13〕奔亡之虜:逃跑投敵之人。
〔14〕鳴鏑:響箭。相傳是西漢初冒頓單于所造,軍中用以發(fā)號施令。 股戰(zhàn):大腿發(fā)抖。
〔15〕穹廬:氈帳。本為外族人所居。此處是指陳伯之投降北魏的事情。
〔16〕尋:推究。 去就:去梁而就北魏。
〔17〕不能內審諸己:自己內心不能反復思考。
〔18〕流言:無根之言,反間之言。
〔19〕沈迷:迷惑。 猖獗:狂妄。
〔20〕以上寫梁朝對陳伯之的優(yōu)遇,并指出他投降的錯誤。
〔21〕圣朝:指梁朝。 赦:免。 責:求。 責功,要求被赦者立功贖罪。
〔22〕瑕:缺點。
〔23〕赤心:真心。
〔24〕反側:不安心的樣子。以上二句用東漢光武帝劉秀事。光武破銅馬等軍時,不懷疑投降的人,曾輕騎入降軍中。降軍說他“推赤心置入腹中”。
〔25〕不假:不須,不用。 仆:古時與人交際時,對自己的謙稱。 一二談:一樣一樣地敘述。
〔26〕“朱鮪”句:漢光武帝之兄劉為更始皇帝劉玄所殺,朱鮪曾參與其事;后光武帝攻洛陽,朱鮪堅守,光武遣岑彭說朱鮪來降。鮪不敢降。光武再遣岑彭往說,謂建大事不忌小怨,并答應保留朱鮪的官爵,朱鮪乃降。 涉血:殺人流血。
〔27〕“張繡”句:《三國志·魏志·武帝紀》:建安二年,“公(曹操)到宛、張繡降,既而悔之,復反。公與戰(zhàn),軍敗,為流矢所中。長子昂,弟子安民遇害。”建安四年,“張繡率眾降,封列侯。” 剚(zì):刺殺。
〔28〕昔人之罪:朱鮪、張繡那樣的罪過。
〔29〕迷途知反:本于《離騷》:“回朕車以復路兮,及迷途之未遠。” 往哲:先賢,指屈原。 與:嘉許。 涂:通“途”。
〔30〕不遠而復:《易·復卦》:“不遠復,無祗悔,無吉。”復,回,返。
〔31〕先典:指《易經》。 攸:所。 高:以為高,作動詞用。
〔32〕吞舟:吞舟之魚,指大魚。
〔33〕松柏不翦:古人常在墳側植松柏,以為標記。指祖先的墳墓沒有被破壞。
〔34〕親戚:古時指父母,兄弟等近屬。 安居:健存。
〔35〕高臺:指住宅。 未傾:沒有遭到破壞。
〔36〕“悠悠”兩句:悠悠,思慮深長貌。此二句是說:只要您的心里仔細思量一下,還有什么可說的呢!
〔37〕雁行有序:雁飛列成行,比喻梁朝功臣名將論功封賞,威儀有序。
〔38〕紫:紫綬,系官印的帶子。 黃:金印。
〔39〕贊:協(xié)助。 帷幄:軍中的帳幕。此句言,在軍中幫助謀劃軍事。
〔40〕軺:輕小的車馬,古代使者常乘之。 節(jié):符節(jié),皇帝遣使在外所持憑證。
〔41〕疆場:邊境。
〔42〕刑馬作誓:古代諸侯會盟,殺白馬,飲血為誓。此處指爵位可世襲。
〔43〕靦顏:強顏。靦,羞愧之狀。 借命:意謂茍且偷生。
〔44〕氈裘:胡人衣著,借指胡人。 長:酋長。此處指魏君。
〔45〕寧不哀哉:寧,豈。本處用梁朝的寬容,以及歷史上成大事不計小怨的事例,來打動對方。
〔46〕“夫以”二句:慕容超:南燕王。曾大掠淮北,劉裕北伐擒之,斬于建康。 東市:原是漢代長安處決人的地方。
〔47〕“姚泓”二句:姚泓,后秦主。劉裕伐后秦,攻克長安,姚泓出降。 面縛:面部向前,縛手于背。 西部:指長安。
〔48〕均:分部。此句是說:霜露所及的地方,意謂天地之間。語出《禮記·中庸》。
〔49〕育:長育。 異類:指外族。
〔50〕姬漢:周漢,也是指漢族。“姬”乃周朝的姓。
〔51〕雜種:指外族。
〔52〕北虜:指北魏。 僭:假稱帝號。 盜:竊取。 中原:此處泛指北方黃河下游一代。
〔53〕多歷年所:北魏自統(tǒng)一北方到梁天監(jiān)時,已有六十余年。 年所:年數(shù)。
〔54〕燋爛:崩潰滅亡。燋,通“焦”。
〔55〕偽:指北魏宣武帝。
〔56〕自相夷戮:自相屠殺。
〔57〕攜離:分裂,不團結。
〔58〕猜貳:猜疑有貳心。
〔59〕方:將。 系頸:指投降時以繩系頸請罪。 蠻邸:古代外族人入朝時所居住的邸舍。邸,舍。
〔60〕藁街:長安街名。
〔61〕沸鼎:燒著滾水的鼎。 飛幕:搖蕩的帷幕。
〔62〕本段以史實和北方內部的分裂變亂說明他所處地位之危險。
〔63〕鶯:一作“”,意同。
〔64〕故國:指梁朝。
〔65〕疇日:昔日。
〔66〕弦:弓弦。 陴:城上的女墻。
〔67〕愴悢:悲恨。
〔68〕廉公:據(jù)《史記·廉頗藺相如列傳》。趙將廉頗晚年居魏,魏不能信用之。趙王欲召頗,因使者言其老而未果。頗遂入楚,無功。曰:“我思用趙人。”
〔69〕吳子:吳起。據(jù)《呂氏春秋·觀表》:吳起居魏,治西河之外,后受讒被召回,他出城時流淚說:“西河不久將被秦奪去,魏國從此被削弱了”,后西河果為秦所取。
〔70〕“想早勵”二句:此二句是說:希望他早日做好歸梁的打算,自己來取得幸福。本段以故國之情來打動對方。
〔71〕白環(huán):《文選·李善注》:舜時,西王母來朝,獻白環(huán)。
〔72〕楛矢:用似荊而色赤的樹做成的箭。語出《孔子家語》。孔子曰:“昔武王克商……于是肅慎氏貢楛矢石砮。”此二典故,言梁朝之圣明。
〔73〕夜郎:今貴州省遵義市。 滇池:今云南省昆明市。兩地在漢代時為西南少數(shù)民族建立的國家。
〔74〕“解辮”句:此句是說:他們本來是編發(fā)為辮的,現(xiàn)在解開發(fā)辮,請求封職,表示歸順。
〔75〕昌海:今新疆羅布泊。
〔76〕蹶角:叩頭。 受化:接受梁朝教化。
〔77〕北狄:指北魏。
〔78〕沙塞:沙漠邊塞。
〔79〕臨川殿下:指蕭宏。宏為梁武帝之弟,封臨川郡王,時為中軍將軍。“殿下”,是對諸王的尊稱。
〔80〕明德:好德行。 茂親:謂蕭宏乃武帝之弟。
〔81〕:通“總”,持。 戎重:兵權重任。意為總領這次軍事重任。
〔82〕吊:慰問。洛汭:洛水隈曲之處,即洛水入黃河處。在河南洛陽、鞏縣一帶。
〔83〕伐罪:討伐有罪者。 秦中:今陜西中部地區(qū)。二句語出《孟子·滕文公下》:“湯始征自葛……誅其君,吊其民。”
〔84〕仍舊:此言你仍因循不知改悔,可要仔細考慮我這番話。
〔85〕布:陳述。 往懷:往日的情誼。此言權且以此書表達往日的情誼,望你詳察。
〔86〕本段敘寫梁朝的強盛,望陳伯之詳加考慮,再次表示招降之意。
【賞 析】
此篇《與陳伯之書》切實做到了“動之以情,曉之以理”,卻又分明是一篇“外交辭令”,卻作得花團錦簇,丘遲真是大手筆。孫子曰:“知彼知己,百戰(zhàn)百勝。”讀《與陳伯之書》,方知攻心戰(zhàn)何獨不然?在動筆之前,丘遲對陳伯之心理,已揣摸詳悉,纖毫畢現(xiàn),故行文時,方能針針見血。只是還有些閃戰(zhàn)騰擲的手段,情理雖然如此,如何鋪排卻還煞費周折。開門見山,跌巖取勢,搖曳生姿,虛實相生,方寸之地,無懈可擊,想那陳伯之至此時,已被刀山劍樹罩住,能不投戈下拜嗎?
上一篇:駢文《與逸人王貞書》原文|翻譯|賞析
下一篇:駢文《為袁紹檄豫州》原文|翻譯|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