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戀花》言情贈友詩歌
和漱玉詞
涼夜沈沈花漏凍,欹枕無眠,漸覺荒雞動。此際閑愁郎不共,月移窗罅春寒重。憶共錦裯無半縫,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往事迢迢徒入夢,銀箏斷絕連珠弄。
這首詞是和李清照的詞《蝶戀花》 所作的。李清照的《蝶戀花》是描寫閨怨的,其內容是:
暖雨晴風初破凍,柳眼梅腮,已覺春心動。酒意詩情誰與共?淚融殘粉花鈾重。乍試夾衫金縷縫。山枕斜倚,枕損釵頭鳳。獨抱濃愁無好夢,夜闌猶剪燈花弄。
王士禛的和詞也寫閨怨,內容與風格卻與李清照詞有所不同。下面對王士禛的 《蝶戀花》 作簡單的賞析。
全片皆寫情,上片愁情,下片憶情,愁情憶情相織相差,現實與夢境相交融,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女子深閨獨居,思念情人的愁緒。
上片倒敘。本來是愁“此際” “郎不共”,才欹枕無眠,因而覺得長夜漫漫,時鐘不前,直到聽到雞叫才朦朧入睡。但它一上來是先從自己切身的具體感受出發,將相思之苦歸罪于“夜沈沈”,“花漏凍”,并不直說相思。把濃郁的愁情灌注到景色中。這就是所謂的情寓于景。花漏 漏是古代的計時器。《翻譯名義集》 里說: “遠公之門,有僧慧要,患山中無刻漏,乃于水上立十二葉芙蓉,因波而輪,以定十二時,晷景無差,今曰遠公蓮花漏是也。” 這里用“凍”字,來形容時間過得慢,花漏好像被凍住了一樣。給人以形象化的感受。“凍”字與前邊“涼” 字,后邊“寒” 字相呼應。一來表示天氣寒冷; 二則表示主人公的心境,由于孤單、寂寞,只覺得長夜漫漫,實在難熬,心里也感到凄冷、冰涼。“涼”、“凍”、“寒”展示了主人公的心緒一步步惡化的過程。
王士禛是清初詩壇盟主,詩以神韻著稱。同時他還是位優秀的詞人,曾留下“北郭青溪一帶流,紅橋風物眼中秋。綠楊城郭是揚州”的名句,他的詞被世人評為“俊逸秀發”。此處一個“凍”字,可以窺得其風格的一斑。
“漸覺荒雞動”句: 荒雞,來于祖逖“聞雞起舞” 的故事。《晉書·祖逖傳》 說: “逖中夜聞雞鳴,蹴劉琨覺,曰: ‘此非惡聲也。’ 因起舞。”這里極言作者愁情之深,相思之苦。“此際閑愁郎不共”,直揭“欹枕無眠”的緣由。為下片寫憶情做了情與理上的鋪墊。是全文的主旨所在。
末句看似寫景,景中有情。清冷的月光透過窗子的縫隙射進屋來,春夜顯得更加凄冷。在這樣一個清冷的寒夜里,主人公觸景生情,愁緒滋生,欹枕無眠。與上文相應。句中“移”字和前邊“沈沈”、“凍”一起展示作者恨更長、嫌漏慢的心情。
面對現在孤苦冷寂的處境,主人公不由得回想起以前和夫君在一起的歡娛時光。由愁到憶,由現實到夢境,自然過渡,順理成章。“憶共錦裯無半縫”,“憶”字起頭,推出下文憶的內容。“共錦裯無半縫” 來自 《樂府》 的《合歡詩》: “寢共無縫裯。”與現在的“此際閑愁郎不共”形成強烈對比,更覺眼前孤寂清冷,苦夜難熬。正應了“歡娛嫌夜短,寂寞恨更長”的古話。接下來,連用兩個比喻句: “郎似桐花,妾似桐花鳳。”深化了上面一句,使讀者對二人的恩愛和睦有個形象化的感受。桐花鳳,鳥名。李德裕在 《畫桐花鳳扇賦序》 中說: “成都夾岷江磯岸,多植紫桐,每至春暮,有靈禽五色,小于玄鳥,來集桐花,以飲朝露。”主人公用桐花比夫君,用桐花鳳比自己。言自己對夫君的愛之深,情之切。古時人們常用鴛鴦,蝴蝶,琴瑟,百合,連理枝等比喻恩愛夫妻。而這里用了桐花和桐花鳳比喻主人公自己和夫君,作者雖是為了和李清照的詞,實在也有別出新意,推陳出新的意思在內。
“往事迢迢徒入夢” ,由憶回到現實,正視黯然慘淡的現實,主人公不禁長嘆一聲: 回憶過去的歡娛,只是徒勞枉然。與李白詩 “抽刀斷水水更流,舉杯澆愁愁更愁”意思相符。由愁到憶,憶的結果是 “往事迢迢徒入夢”,愁緒又加重一重。這一句是抒情,也是全片的結論。
結句 “銀箏斷絕連珠弄”,一作 “銀箏斷續連珠弄”。連珠弄,是曲名。言主人公愁深情重,用銀箏來彈奏樂曲,也只能奏出斷斷續續的樂章,不能奏全。點睛之筆! 加重了 “愁”字。這里的 “斷續”與李端的 “欲得周郎顧,時時誤拂弦”不同。前者是愁深不能把曲子演奏完整,后者是為了引得情人注視,故意把曲子彈錯。心境不同,演奏的結果也不同。
這首詞表現手法嫻熟,意境開闊,情景交融,讀后讓人有種愁腸百結,凄涼哀婉的感受,容易和主人公產生心靈上的共鳴。這也是作者的高明之處,難怪譚獻評此詞時說: “雖為艷詞,卻深于梁、陳。”
上一篇:《秋閨曲》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覽盧子蒙侍御舊詩多與微之唱和感今傷昔因贈子蒙題于卷后》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