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題》言情贈友詩歌
相見時難別亦難②,東風無力百花殘。
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干③。
曉鏡但愁云鬢改,夜吟應覺月光寒。
蓬山此去無多路④,青鳥殷勤為探看⑤。
李商隱的無題詩,不但數量多,而且質量高,歷來被視為是最足以體現其藝術風格的代表作。他詩集中題目標明《無題》的近二十來首,取首二字為題、例同“無題”的篇什就更多了。其主題思想大體可歸納為兩大類:一是實賦男女間愛情的篇什; 二是借男女愛情以寄托身世遇合之感。兩者錯雜迷離,如不結合詩人生平蹤跡、遭遇,探幽抉微,則不易分辨,故讀時“著一毫粗躁不得”(馮浩) 。
這首七律屬于上述第二類型的無題詩,即借艷寓慨之作。全詩寫一位女子對意中人別后的思念。首聯寫雙方分手后形跡漸疏。首句兩個“難”字寓意不同,但卻相輔相成; “相見時難”是說見面不易,而“別亦難”卻是說別時依依不舍,別后思念,難以排遣內心悲哀感情的意思。正因為見面不易,才感到分手依依不舍,愁緒難遣。如雙方能經常隨意“相見”,那也就無所謂“別亦難”了。次句接得突兀而微妙,馮己蒼評以“次句畢世接不出”,不為無見。東風勁吹,百花怒放,原是春天萬物欣欣向榮的景象; 而“東風無力”是說東風轉弱、轉微,從側面暗示春天行將消逝(接著自然是熏風南來的夏景了) ;“百花殘”更從正面點明暮春景象。這句的暮春景象和首句的相思情懷又有著水乳交融的內在聯系,那就是將《詩經》 “有女懷春”的現實反映和《楚辭》“美人遲暮”的浪漫寄托有機地結合起來,相互滲透,彼此映照,把我國古典詩歌風、雅、比、興的傳統表現手法靈活多變而又不著痕跡地熔于一爐。如此高超巧妙的構思和表現技巧,難怪贏得馮己蒼的擊節贊賞,許以 “畢世接不出”。
次聯運用兩組生動而形象化的比喻曲傳女主人公和意中人分別后的悲傷情緒并自明心跡; 對愛情的執著追求,堅貞不渝。“春蠶”吐絲,到死絲盡,“蠟炬”垂淚,成灰淚干,原是人們生活中習見現象,但一經詩人改制、點染,拈以入詩,就起到“緣情言志” 目的; 其中 “蠶絲”、“情思”,妙在諧音,寓意雙關; “蠟淚”、“人淚”,巧成拈連,渾融一體,而且表現形式鮮明、生動,淋漓盡致,思想內容含蓄、蘊藉,“余味曲包”。給讀者以強烈的藝術感染,成為膾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三聯“曉鏡”句謂晨妝對鏡,輒愁青春易逝,華發早生,寄托 “美人遲暮”之慨。“夜吟”句寫黃昏獨吟,每感露重月寒,孤寂無歡,隱寓紅顏失所之嘆。這就把“借艷寓慨”的主題委婉曲折地透露給讀者了。上述理解是否涉及“索隱”之嫌?不,還同時可以在李商隱的其他大量抒情詩中得到多側面和不同程度的驗證,諸如: “萬古山空碧,無人鬢免黃。驊騮憂老大,鶗鴂妒芬芳。” (《崇讓宅東亭醉后沔然有作》) “人生豈得長無謂,懷古思鄉共白頭。” ( 《無題》) “不辭鶗鴂妒芬芳,但惜流塵暗燭房。” ( 《昨夜》 )……
末聯隱約表達和意中人重修舊好的愿望,不直攄胸臆,卻“紆曲其旨,誕謾其辭”,憑倩“青鳥” (神話傳說中西王母信使)到“蓬山” (神話傳說中海上仙山)去“探看”伊人,殷勤傳遞信息,致意問好! 這類典故、詞語,在李商隱詩中反復出現,例如:“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無題四首》之一) “昨日紫姑神去也,今朝青鳥使來賒。” ( 《昨日》)說明主人公(往往為詩人自己的化身)對思念中伊人消除隔閡,重溫舊夢的愿望是極其強烈的,這是值得讀者細心尋味的一點。
根據上面的分析,可知這首 《無題》是抒寫一位女子對意中人的懷念眷戀及其種種心態: 有分手后的惆悵、落寞,也有對愛情堅貞不渝的誓言,還有年華易逝、青春難駐的憂慮,更有倩人傳信、重修舊好的期待……作尋常愛情詩讀,已感詞彩繽紛,情意纏綿,令人回腸蕩氣,深受感染。如結合詩人生平行蹤遭遇,作深層次的探索、賞析,不難發掘詩中 “深文隱蔚”、“義主文外”的更豐富的深刻內涵。原來這是一首借男女愛情以寄托詩人自己身世遭逢的感遇之作,亦即不少評論家曾經指出的 “假艷寓慨”篇什。值得注意的是本詩第三聯已相當清楚地透露個中消息。詩人在另一首寫給朝廷權貴、故人令狐綯的七律 《寄令狐學士》 (簡稱 《寄》詩)后幅云: “曉飲豈知金掌迥,夜吟應訝玉繩低! 鈞天雖許人間聽,閶闔門多夢自迷。”大意是說對方離天近在咫尺,而自己卻無緣接近。這和本詩寓意恰可相互發明印證,兩詩均寓干謁、修好之意。《寄》 詩第三聯 “曉飲”、“夜吟”與 《無題》 同聯 “曉鏡”、“夜吟”句式相同; 《寄》 詩尾聯 “鈞天”、“閶闔”和 《無題》 同聯 “蓬山”、“青鳥”用詞相類,均借神話傳說中的仙境比喻對方地重位尊 (唐詩人率以 “蓬山”仙境指代皇帝近臣、朝廷權貴) 。如結合李商隱生平經歷,特別是他在當時牛、李黨爭中和令狐綯的復雜錯綜、曲折微妙的關系來探討,那本詩 “假艷寓慨”的主題思想就不難窺見了。昔人評李商隱這一類 “無題”詩 “大抵祖述美人香草之遺,以曲傳不遇之感,故情真調苦,足以感人” (紀昀) 。這意見是不錯的。“借艷寓慨”,原是唐人慣用手法,朱慶余近試呈張水部的七絕《閨意》 ( “洞房昨夜停紅燭”) 和張籍的答詩 (“越女新妝出鏡心”) 文學史上傳為千古佳話。秦韜玉的七律 《貧女》 (“蓬門不識綺羅香”),也是歷來膾炙人口的名篇。李商隱這首 《無題》 比起朱、秦之作似更含蓄、蘊藉,“情真調苦”,從而也能給予讀者更多的想象回旋和更深層次的鑒賞審美的藝術享受!
注釋
①無題: 唐人賦詩,對于那類自己不愿明言或不便明言的題材內容,往往晦其跡而標以《無題》的篇名。初、盛唐尚鮮“無題”創作,中唐盧綸有《無題》七律一章,李德裕有《無題》五絕一首,內容皆屬抒寫身世遇合之感。至晚唐“無題”之作始盛行,李商隱更是其中的佼佼者; 題材內容,亦有所擴展、拓寬,一直影響到宋、元、明、清以至近代詩壇垂千余年。②“相見”句: 意思是說由于相見不易,故分別倍覺依依不舍,難以排遣離愁別恨。③蠟炬: 蠟燭。④蓬山: 蓬萊,亦作蓬壺,傳說中海中仙山名,見《漢書·郊祀志》及《捨遺記》記載。⑤青鳥: 傳說中侍奉西王母傳遞信息,往來天上人間的神鳥,事見《漢武故事》,借指使者。
上一篇:《攤破浣溪沙二首》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無題二首》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