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周尚書弘正詩》言情贈友詩歌
交河望合浦②,玄菟想朱鳶③。
共此無期別,知應復幾年。
離期定已促④,別淚轉無從⑤。
惟愁郭門外⑥,應足數株松⑦。
古人重友情。古代交通不便,朋友分別,往往關山相隔,各自東西,何日再逢,又不可預期,所以離別便成為友情生活的重要方面,而送別也就成了傳達和體現友情的一種重要方式。而這,便是我國古代詩歌中送別詩特別多的原因。
庾信的送別作品,更有其特具的深沉內容。我們知道,庾信原是南朝梁國的官員,因出使西魏被羈留,又因受魏禪的北周皇帝愛慕其才名,“惜而不遣”,以致老死于北方。作為這樣的一個人物,當他現在南朝供職的好友到了北方,如今臨回之際,他出來送別,該是一番什么滋味?這絕不是一般的離別感傷、悲涼、苦澀等等所能包含得了的! 正是因為有著如此深沉的情蘊,發而為詩,便不是一篇兩篇所能盡意,因此我們看到在他的全集里,僅為周弘正送別的詩就有三題五首( 《別周尚書弘正》一首,《送周尚書弘正詩》 二首、《重別周尚書》 二首) 。
庚信與朋友之間的分離,與常人所不同處,是不只有自然界的山川阻隔,更為主要的是政治上的羈留。而這種羈留將是永久性的這一點,北周統治者已經通過俘還他的妻兒老母以及寵以高官等優遇行動傳達給他了,他自己恐怕也早已意識到。這政治上的羈留和羈留的永久性,加重了空間上的距離感和時間上的無限感,使長安和建業之間本來有形的,可以道里計的距離,在空間上變得更加遼遠,時空上更加渺茫。由于詩人懷著這種特有的感覺,因此詩的頭兩句便不取紀實性的寫法,而以設喻手段出之,用“交河望合浦,玄菟想朱鳶”,極寫在他的感覺里兩地相隔有如天涯海角。而遼遠感的渲染,反轉來又為詩的點題句作了烘托與鋪墊: 相隔既是如此遼遠,分別之后何時再得相會,實屬遙遙無期; 更何況,北周早已透露不會放他回歸的意向,言念及此,自然逼出共此“無期別”這樣無比沉痛的話。如果說前兩句講相隔的遼遠是感覺里的,那么這分別的無期卻是實實在在的了。
這第一首落墨的重點是渲染他與周弘正之間的分別是天南地北,胡越懸隔的無期之別,第二首的重點則轉而抒發自己欲哭無淚,感嘆自己將老死于異國的悲哀了。這將老死異國的悲傷,是通過一種反常的表現為中介而轉達的:當他了解到好友離別的日期肯定已經很短促的時候,按常情本應泣然相對,而他的別淚反而無從落起 這是為什么?詩的后兩句回答了我們——他有一種更為巨大的隱痛壓在心頭: 他所憂慮的是相別之后仍無回國之望,自己將要老死異邦,那樣,在長安城外,便要添出一丘墳頭和數株松柏了! 這話雖以隱微之語道出,而所流露的感傷之情卻是異常沉重的。
注釋
①四部備要本倪璠注 《庾開府全集》 (庾子山集) ,詩題作《送周尚書弘正二首》,按,詩確為二首。②交河: 古城名,西漢車師國首府,地在今新疆吐魯番縣西北雅爾和屯。合浦,漢代郡名,漢武帝元鼎六年設置的九郡之一。郡治徐聞,即今廣東海康縣。③玄菟: 古郡名。今朝鮮咸鏡道及我國遼寧省東部,吉林省南部皆其地。郡治沃沮城,在今咸境道境內。朱鳶: 古縣名,漢置,屬交趾郡。《漢書·地理志》,交趾郡, 縣十, 朱䳒 (即朱鳶) 故城在今越南河內東南。交河與合浦, 玄菟與朱鳶, 皆及遠之地,用來比喻作者自己與周弘正南北隔絕若胡越也。④定: 定然,肯定之意。有的注本將“定”字解為 “已經決定”,則是視 “定”字為動詞,這不僅與下文 “已促”難以成句,而且與下句 “別淚轉無從” 之 “轉” 字作反而解,當副詞用不諧,故不取。⑤轉: 反而。“別淚轉無從”,是講別離在即,要落淚而無從落起,即欲哭無淚之意。⑥郭: 城。“郭門外”,就是指城外。⑦足: 這里是添的意思。有的注本認為當動詞“站”解,恐不確。倪璠注這兩句話說: “傷己將老死于長安也。”
上一篇:《送周子充左史奉祠歸廬陵》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李錄事兄歸襄鄧》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