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錄事兄歸襄鄧》言情贈友詩歌
十年多難與君同,幾處移家逐轉蓬。
白首相逢征戰后,青春已過亂離中。
行人杳杳看西月,歸馬蕭蕭向北風。
漢水楚云千萬里,天涯此別恨無窮。
這是一首抒情色彩十分濃郁的送別詩。詩人通過十余年中這位李錄事與自己在動亂的社會現實中的共同遭遇的追憶,抒發了天涯別離的悲苦情懷,感慨深沉,如泣如訴,讀來哀感動人。
詩題《送李錄事兄歸襄鄧》,李錄事,姓名及生平事跡不詳,錄事是官名,主要掌管總錄眾曹文簿,舉善彈惡。襄鄧,即襄州、鄧州一帶,唐時襄州、鄧州均屬襄州大都督府管轄。
詩的前四句,主要是追述自己和李錄事的不幸遭際,在追述當中,流露出人世滄桑的慨嘆。劉長卿是中唐前期的詩人,他的生活時代跨越盛唐和中唐。青年和壯年的大部分時間是在所謂的開元、天寶“盛世”中度過的。但是處在“盛世”的他,卻像一只孤苦無依的小鳥,“歲月蹉跎飛不盡,羽毛憔悴何人問!” (《小鳥篇上裴尹》)為了生計,他曾經四處奔波,這一時期,他積極活動,多次應舉,卻屢屢失敗。安史亂后,他逃奔江南,在亂離之中,過著漂泊不定的生活。大約到了肅宗至德三年,宰相崔渙“宣慰江南,兼知選舉”,詩人才入仕途,被授為長州尉這樣一個小官,這時詩人已是四十多歲的人了。入仕之后,生活應該穩定下來了吧,但是不久,詩人又連遭貶謫。這時安史之亂尚未完全平定,而南方的地方軍又時時興兵,社會的動亂,人民的流離,個人生活的不幸和仕途上的坎坷遭際,在詩人的心靈上留下了難以彌合的創痕,這種創痕一旦觸動,便會引起詩人內心的劇烈疼痛。因此當李錄事與詩人天涯別離時,相同的遭際使詩人心中的郁積便傾瀉而出了。
“十年多難與君同,幾處移家逐轉蓬”二句,語言樸素,明白易懂,但感情卻極為強烈。天涯別離,詩人該有多少話要說啊! 可是從哪兒說起呢?詩人此時遭貶,身處逆境,很自然地就想起了自己十余年來的坎坷遭際。自己的平生是這樣的痛苦,而友人也同樣不幸,一腔哀情,難以自抑,便禁不住嘆道:十多年來,你和我一樣多災多難,屢次舉家遷徒,就像那斷了根的蓬草一樣,隨風飄轉。詩人用蓬草隨風飄轉作比,形象貼切,深刻揭示了詩人和友人在動亂年月里所受的飄零之苦。“白首相逢征戰后,青春已過亂離中”,緊承首聯,繼續展開回憶。在戰亂頻仍的年代,詩人和友人都在為了生計而四處奔波,相見自然是很不容易的了,亂后相逢,當然也是十分意外的事,這樣的相逢當然也使詩人和友人十分高興; 兩人總算在動亂中平安地活過來了。但在高興之余,驀然發現對方都已兩鬢如霜了,又不禁相對嘆息時光易逝,雙方的青春已在戰亂中悄然逝去了。
這是一首贈友送別詩,詩人從追述二人的共同遭遇著筆,雖未直接言別,但追懷身世的悲愁中卻已反襯出離別的痛苦; 同時也為整個詩篇定下了一個感傷的基調。
詩的后四句轉入對送別情事的抒寫。“行人杳杳看西月,歸馬蕭蕭向北風”,對仗極為工整,而 “杳杳”、“蕭蕭”、“西月”、“北風”等詞又構成了一幅悠遠蕭索的月夜送別圖畫,融情入景,凄愴感人。友人越走越遠,而詩人卻久久地注視著西邊的月亮,追尋著友人遠去的身影,送別歸來,詩人行單影只,北風蕭蕭,歸馬嘶嘶長鳴,令人倍覺凄涼。“漢水楚云千萬里,天涯此別恨無窮。”漢水,即漢江,是長江的最長支流,源出于陜西省西南部寧強縣,東南流經陜西南部、湖北省西北部和中部,在今武漢市入長江。李錄事去襄鄧一帶,正是漢水流域,所以這里漢水也有代指友人所去的地方之意。從此以后,詩人和友人天各一方,相去萬里,分別之后,也不知何時才能相會,離別之恨,無窮無盡,永難排遣! 詩人至此收束全詩,而悲苦之情,已足以催人淚下了。
這首送別詩,風格平實坦易,對仗工穩整齊,全詩一氣貫通,真摯感人。詩人通過離亂現實中的遭際反襯天涯別離的痛苦,表現了詩人和友人的深厚情誼。詩中所寫的離亂之苦,反映了動亂現實中人們的痛苦,具有一定的典型意義,因而明代胡應麟在 《詩藪》 中曾稱它為 “中唐妙唱”。
上一篇:《送周尚書弘正詩》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送李端》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