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哭劉司戶蕡》言情贈友詩歌
路有論冤謫①,言皆在中興。
空聞遷賈誼,不待相孫弘②。
江闊惟回首,天高但撫膺③。
去年相送地,春雪滿黃陵④。
這首五言律詩,是詩人哭吊劉蕡之作。劉蕡字去華,昌平 (今屬北京)人,大和年間在對策中痛論 “黃門 (宦官) 太橫,將危宗社”,“土崩之勢,憂在旦夕”,慷慨陳詞,震動朝野,后來遭受宦官集團迫害,貶柳州司戶參軍,飲恨而死。李商隱與劉蕡交誼很深,對他的風采節義非常推崇。劉蕡的死,使李商隱悲憤不已,一連寫了四首詩哭悼他。這是其中之一。
劉蕡被宦官誣陷銜冤遠貶而死,表明了當時唐王朝政局的黑暗和腐敗。詩人哭劉蕡,能從大處落墨,著眼于政治,表達出憂國傷時的思想感情。首聯先寫道路行人對劉蕡的冤謫議論紛紛,憤慨不平; 然后借周宣王“中興”的典故,對唐王朝的統治者作冷雋的諷刺?!敖浴弊窒碌糜辛?,表明宦官集團對劉蕡的迫害已引起社會的公憤。 “冤謫” 與 “中興”上下對照, 諷刺的意蘊尤為深長。詩一開篇,便帶著鮮明的政治內容和尖銳的批判鋒芒。
次聯歌頌劉蕡的才華抱負,痛惜他的不幸命運。上句說,您像賈誼那樣才華橫溢,議論風發,敢于指斥時弊,卻反而遭受貶謫。下句說,您死得太早了,沒有能像公孫弘那樣,在被貶后重新得到重用,成為國家的棟梁。這一聯連用兩個漢代名臣的故事比喻劉蕡,上句是正用,下句是反用,用典貼切、簡括、靈活。并借 “空聞” 與 “不待”,寄寓深沉的感慨。十個字一氣貫注,形成 “流水對”,詩情又起伏頓挫,正是經過千錘百煉而以平易出之的佳句。
以上四句,重在敘事、議論,以下四句,則著意于寫景抒情。“江闊”句說,我與您的葬身之地隔著空闊的大江,只能回頭遙望,表示我的哀思?!疤旄摺本湔f,我悵望蒼天,怨恨它冷漠高遠不能察知人間的冤情,使我滿腔悲憤無處可訴,只能捶胸痛哭。這兩句借江天空闊高渺之景和自己回首撫膺的動作,傾吐不能親往吊祭亡友的憾恨,并且再次把抨擊的矛頭指向朝廷,憤怒地指斥皇帝的昏聵、冷酷,顯示了詩人的政治勇氣?!拔薄ⅰ暗?二字,把詩人悲憤欲絕而又徒喚奈何的心情,表達得極深切、遒勁,深得杜甫律句借虛字傳情之妙。
結尾一聯,轉以紆徐低回之筆,追憶去年與劉蕡相會情事。大中二年(848)春初, 詩人由江陵返回桂林鄭亞幕府途中, 與自貶所放還的劉蕡相遇,詩人曾作詩相贈。兩人旋即在黃陵分別。次年秋天,詩人已回到長安,突然聽到劉蕡客死于潯陽的噩耗。黃陵既是詩人同劉蕡生離死別之地,詩人哭悼劉蕡,自然地要追憶二人在黃陵不期而遇又匆匆相別的情景。詩的最后,想象來年早春,黃陵遍野白雪茫茫,二人的蹤跡蕩然無存。這一幅潔白、渺茫、凄寒的黃陵春雪圖,帶著悲愴感傷的感情氣氛,以景結情,韻味尤為深長。
李商隱寫哭吊劉蕡詩時,朝廷上宦官更加橫行無忌,為所欲為。當時的封建士大夫大都畏禍依附, 有的噤若寒蟬。李商隱卻挺身而出, 為劉蕡的冤謫而死鳴不平,對宦官的暴行和皇帝的昏聵提出強烈的抗議。詩人推崇劉蕡是“平生風義兼師友” (《哭劉蕡》),而這首詩也確實鮮明地反映了詩人與師友劉蕡政治態度的一致和對他正義事業的支持。因此,這首詩的思想意義,不僅僅抒寫了高潔深摯的戰友情誼,而且對統治階級的罪惡作出大膽、深刻的揭露與批判。這是一首感人肺腑的對死難戰友的挽歌,也是一篇筆鋒犀利的聲討“黑暗王國”的詩的檄文。全篇用思深沉,感情激切,氣格蒼勁,語言凝練樸質,用典自然靈活,運筆曲折頓挫,同杜甫的五律形神俱似。
注釋
①論: 議 論,指輿論。②賈誼: 西漢政治家,年輕時曾上書漢文帝痛切指陳時事,后被貶為長沙王太傅。孫弘: 公孫弘,漢武帝初征為博士,一度被免職,后又受重用,官至丞相。③撫膺: 捶胸痛哭。④黃陵: 山名,在今湖南省湘陰縣境,山下有黃陵廟,相傳為舜妃娥皇和女英的葬地。
上一篇:《詠懷》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哭劉蕡》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