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卞之琳·斷章》中外哲理詩賞析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
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
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
你裝飾了別人的夢。
這是一首哲理詩。對其內涵主旨,則有不同的理解:有的認為:“詩的意象反映了矛盾普遍存在的客觀規律,揭示了大千世界萬事萬物互相聯系的永恒哲理。” (周棉)有人認為:這首詩寫的是:“人生處處都存在著‘相對狀態’,處境總是相對的,亦此亦彼,不論你是否意識到了。這就是它隱含的哲理。”(康林)……我認為這些說法都有一定的道理,但我反復揣摩之后,卻認為它是一首愛情哲理詩。
詩中的“你”是什么人?是一個美麗的女性。看風景的樓上人看的是女性。而“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都是寫的佳人情調,一個粗壯的男人是不會如此的。女人、愛情、夢幻,這三者常在詩詞中被聯系在一起,這樣顯得很和諧統一。眼波、月光、情波,三者聯系在一起,就是愛情的氛圍了。讓我從愛情的角度來探討一下它的哲思意趣吧。
這首詩寫的是一種愛情現象:美是愛的酵母,愛情的產生是由于異性間的吸引,而吸引磁力又源之于美。
詩的構思,明顯看出卞之琳是受到英國詩人拜倫的詩《夢》的影響。《夢》詩中有這樣的句子:“年輕的她和他站在山崗上,凝眸注視著——少女望著腳下和她同樣秀美的景物,少年則望著站在身邊的她。”這里寫的屬于愛情范疇,屬于審美關系。
這首小詩僅有四句,妙在從標題到詩句都不見愛情的字眼,而愛情的意蘊卻盡在其中矣。這樣的愛情詩給人一種空靈之美,寫出了象外之象,弦外之音,讀來頗耐人尋味。
小詩寫了兩個美麗的畫面:
第一個畫面:“你站在橋上看風景,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時間是在白天。是實寫其人其景。 “你站在橋上看風景”,寫的是人對自然的審美關系。“你”是審美主體,“風景”是審美客體。可以想象到“你”是一個很有審美情趣的人,他欣賞大自然的美,橋上放目觀賞,想是心曠神怡。“看風景的人在樓上看你”,寫的是人對人的審美關系。 “樓上人”是審美主體,“你”則被轉化為審美客體了。樓上人本來是看風景的,因發現了樓前橋上的“你”,就把視線移了過來,把審美的注意力集中在她身上,只看“你”了。這時不言而喻,“你”是很有吸引力的,富有女性魅力的,她已成為了景中之“景”,竟使得樓上人忘了看風景而只貪戀看“你”了。“你”的美之如何,讓讀者去想象和意會吧。
第二個畫面:“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時間是在夜晚,是虛寫其人其景。“明月裝飾了你的窗子”,這里的“裝飾”就是美化,當皎潔的明月映進“你”的閨房時,就增添了一種朦朧的詩意美,月光下的美人形象也涂上了一層神秘色彩,比白天看美人更引人遐想。“你裝飾了別人的夢”,承接上句來看,是說樓上人在白天看了橋上“你”這個美人后,就再難忘懷,以致感到她已走入他的夢境了。日有所想,夜有所夢,在夢中又看到“你”了,所以說:“你裝飾了別人的夢”,這一定是個很美的夢吧?
全詩寫得脈絡分明,層次清晰,概言之就是:看女——驚美——萌愛——入夢。美是愛的酵母,愛慕之情油然產生了。
上一篇:《梁宗岱·散后(選一)》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尼采·新的哥倫布》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