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周本淳
并刀昨夜匣中鳴, 燕趙悲歌最不平。
易水潺湲云草碧, 可憐無處送荊卿!
陳子龍
此詩是崇禎十三年(1640)詩人母喪服闋入都途經易水所作。易水在河北易縣境。戰國時燕太子丹要報仇遣刺客荊軻入秦行刺,在易水上送別,荊軻曾慷慨悲歌,“風蕭蕭兮易水寒,壯士一去兮不復還”,為后世稱頌。陳子龍此時對明王朝之命運岌岌可危,異常憂心,對人才寥落而又受摧殘,尤多感慨。因此借渡易水而發出時有荊卿而無用之嘆息。
“并刀昨夜匣中鳴,燕趙悲歌最不平?!币黄鹁陀幸还闪⒐o路憤懣不平之氣。并刀指太原出之快刀、寶刀,并(bīng)即太原。古人對寶刀寶劍故神其說,認為寶刀寶劍要立功常在鞘中作響,首句即用此傳說,表示渴望立功救國之情懷。不用寶刀而用并刀也是平仄關系避免孤平。韓愈《送董召南序》云:“燕趙古稱多感慨悲歌之士?!薄端兔蠔|野序》又稱:“大凡物不得其平則鳴。”第二句即用韓愈文意,強調匣中寶刀到燕趙故地發出不平之鳴,慷慨悲歌。
“易水潺湲云草碧,可憐無處送荊卿。”三句寫當前景色,有聲有色。從易水潺湲想象當年燕太子丹送荊軻情景,四句筆鋒一轉,此地景色依然,而當時壯士卻無法再現?!翱蓱z無處送荊卿”一結,“送”字最見深意,如果慨嘆時無荊軻其人,那該用“覓”字。此句意在雖有荊軻其人也無處讓其發揮能力,因而慨嘆。
此詩為詠懷古跡而發,借古跡緬懷古人,因而感慨當前,吊古傷今,未句點明主旨而頗為含蓄,啟發人思考。意雖憤慨而語有豐風,是此詩過人處。
上一篇:吳企明《漁陽將軍》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秦紹培《渡江》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