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離別》言情贈友詩歌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
黃云蔽千里,游子何時還。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
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
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
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
江淹是極善于寫離別文字的。這首 《古離別》便曲曲折折地寫出一個女子懷念游子時的復雜心理。
開首二句 “遠與君別者,乃至雁門關”,是對游子所至之處的想象。雁門關,在今山西省北部。然而,詩中并非實指。只是處于懷念、等待之中寂寞憂傷的女子對游子可能到的荒涼偏遠地方的想象。想象中包含著對游子處境的擔憂,對其困苦的關切,對其前路的揣測。推敲 “乃至”二字,無異于在說: 他遠遠地離開我,大約已經到了荒僻的雁門關,如果行行不已,前路若何,這些都牽動著我的心。
既然行之已遠,前程難測,那么,何不歸來呢? 所以,女子又從想象轉入對其歸期的惦念?!包S云蔽千里,游子何時還?”化用 《古詩十九首》 中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顧返”的句意,將游子的 “不顧返”——不想回家,變為自身殷切惦念的何時可還,一種離別已久、思之若渴的心情油然而出。
思歸思,盼歸盼,此時女子卻也明白 “何時”正是遙遙無期之時。因而,思維的鏡頭又在對歸期的惦念中切入當初送別情景的回憶: “送君如昨日,檐前露已團?!彼蛣e的日子距今已經很遠了,從前邊 “遠與君別” 、“千里”相隔的詩意中已經看到。然而,送別的情景,送別時屋檐前團團的露珠卻都留下那樣深刻的印象,歷歷在目,如同發生在昨日一般?!伴芮奥兑褕F”,只是分別時偶然看到的一幅小景,卻最大限度地包含著淚眼相向、無語凝噎、執手而別、情意綿綿的人與情的回憶。歸來重聚,正未有期,惟有這深情的回憶可以安慰她憂傷哀戚的心緒。這兩句的回憶又與前邊的想象、惦念在轉折中有自然順接之關系。
當然,回憶所帶來的一剎歡樂不僅是短暫的,而且在實質上仍是愁苦,甚至是更深的愁苦。緊接著的 “不惜蕙草晚,所悲道里寒”兩句就是對這愁苦的感嘆。“蕙草”即香草,代指女子的青春容貌?!暗览铩敝赣巫拥男幸鄣缆?。女子與游子相別已久,自知在空空的等待中青春容貌漸漸衰老,這是極可悲的事,也正是她愁苦的原因所在。然而,她卻“不惜” 自己的美人遲暮之痛,而將心事放在對游子風餐露宿、羈旅困頓的悲念上,更見出情之可貴。
再以下的“君在天一涯,妾身長別離。愿一見顏色,不異瓊樹枝”四句,表示在長久分別之后能夠“一見”的愿望。“瓊樹枝”喻珍貴難得之物,在古詩中常代指友人。那女子把實際上很渺茫的一次相見做為眼下最大的愿望,并且把它看作如瓊樹枝一樣珍貴,其渴望之切、恩愛之深俱在其中。
最后的“菟絲及水萍,所寄終不移”兩句,表示女子的堅貞之志?!拜私z”是一種纏繞在其它植物的寄生草木?!八肌笔且浪乃?。她表示自己就如菟絲水萍一樣,既然把終生寄托給游子,那不管他遠別千里也好,不管他終生難還也罷,我的忠貞始終都不會移易。這種有別于《古詩》 中“蕩子行不歸,空床難獨守”的品德,是被作者贊許的所謂中國女子的傳統美德。
就這樣,全詩有想象,有惦念,有回憶,還有感嘆、愿望與堅誓,細致地展示了一個孤居女子復雜的心理流程。
上一篇:《古別離》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嘆花》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