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悼傷后赴東蜀辟至散關遇雪》言情贈友詩歌
劍外從軍遠①,無家與寄衣。
散關三尺雪②,回夢舊鴛機。
李商隱生活的時代,正是唐代“牛李黨爭”極為激烈的時代。他因娶李黨王茂元之女王氏而卷八這場黨爭中,長期受到牛黨的排擠和打擊,懷才不遇,沉淪下僚,成了黨爭的犧牲品。在無情的黨爭之中,王氏的愛情給李商隱孤獨的心以莫大的安慰,在患難之中,他與王氏的感情隨黨爭的激化而不斷深厚。唐文宗太和五年(851) 李商隱應東川 (治所在樟州)節度使柳仲郢之辟,前往軍幕任掌書記。就在他需要王氏之時,王氏不幸病故,這對他無疑是一個沉重的打擊。在他赴蜀途經散關時,寫下了這首感情深厚的悼亡詩。
“劍外從軍遠”,說明自己離家的原因和從軍的地點。劍外,指劍閣以南的蜀中地帶。“從軍”二字,是作者有意強調自己此次離家并非一般的漫游,而是要到遠方的軍幕中去,到戰火紛飛的沙場上去。從軍之人,不僅自己時常思念著家園,而且也會時常牽動家人的心。“遠”字,從地域上說明蜀中與關中相距遼遠,從心境中又暗示了作者的孤獨和凄涼。
“無家與寄衣”,承上句“從軍”之意,表現詩人亡妻的悲痛和心靈的憂傷。詩中包含有兩層遞進的意思:從軍遠方,即使有家,也難免悲傷,此一層意;而今妻子已逝,家中空寂,我雖遠征,誰寄征衣?此又進一層。思念是痛苦,但有家可思畢竟是一種慰藉,只有無家可思才是一種令人絕望的凄楚和悲哀。“無家與寄衣”一句深刻地揭示了主人公對妻子的深切懷念和詩人亡妻的巨大哀痛。
“散關三尺雪,回夢舊鴛機。”從“寄衣”之意寫起,更進一層,寫夢中與妻子相遇,反襯其難遣的憂傷和寂寞。“三尺雪”描繪了大散關大雪封山的嚴寒景象,同時,也襯托出詩人心靈的冷凄。夜晚,詩人寄宿在冰冷的驛站里,忍受著嚴冬和孤獨的折磨,不知不覺又進入了夢鄉。夢中,詩人好像看到了妻子正坐在往日的織布機上,一梭一梭地給自己趕織征衣。一個 “舊”字,突出了詩人往日與妻子的綿綿柔情,同時也暗示了如今家園的空曠凄涼,真切地表現了詩人對妻子的執著懷念。
全詩以 “寄衣”為引子,前兩句寫現實之中詩人已是 “無家與寄衣”,而后兩句則寫夢幻之中,妻子正在趕織征衣。前后映襯,寓意深刻。詩人以夢境結束全詩,更是發人深思。試想,現實之中,詩人想到亡妻,想到無家寄衣的遭遇,痛苦萬分。只有在夢中見到賢惠溫柔的妻子,才能勉強安慰他那顆孤寂的心,而當他醒來回到現實中時,不又是一樣地痛苦嗎?清代宋犖說義山之詩,“造意幽邃,感人尤深” (《漫堂說詩》) ,讀此詩,信然。
注釋
①劍外: 指劍閣以南的蜀地。②散關: 大散關,為陜西通往四川的重要關口。
上一篇:《息夫人》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情人碧玉歌二首》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