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相思》言情贈友詩歌
日色欲盡花含煙,月明如素愁不眠①。
趙瑟初停鳳凰柱②,蜀琴欲奏鴛鴦弦③。
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寄燕然④。
憶君迢迢隔青天。
昔時橫波目⑤,今作流淚泉。
不信妾腸斷,歸來看取明鏡前⑥。
這是一首樂府詩。“長相思”,本為漢代詩中用語,六朝陳后主、徐陵、江總等人始以名篇。郭茂倩 《樂府詩集》卷九十六 《雜曲歌辭》云: “古詩又曰: ‘客從遠方來,遺我一端綺。文采雙鴛鴦,裁為合歡被。著以長相思,緣以結不解。’ 謂被中著綿以致相思綿綿之意,故曰 ‘長相思’ 也。”現存同名歌辭多寫思婦之苦,李白此詩也 “不與本辭為異” (胡震亨 《李詩通》 ) 。
詩大致可以分為兩段。頭兩句先照應題目,從暮靄明月著筆,逗引出女主人公徹夜難眠的相思之苦。感物起興,本是古樂府常用的手法: 李白此詩的高妙之處,在于把花霧含煙、月明如素的春宵美景同思婦孤棲索居的愁苦境況,置于同一時空之中,形成鮮明的對照,從而揭示出特定環境中特定人物的獨特心態。其后四句承接上文,摹寫了女主人公相思至極的一縷遐想。她輾轉難眠,只得起弄琴瑟以排遣滿懷情思。在一曲終了、樂聲初停,一曲欲奏、暫時無音的間歇中,驀然道出了自己的心愿: “此曲有意無人傳,愿隨春風寄燕然。”樂曲綿綿,情深意長,但關山迢遞,何人能為傳送?只有憑借那自北而南的春風,一達衷腸。奇情異想,更見出相思之切。以上為第一段,描繪了一個善鼓琴瑟的思婦在花月春宵的孤苦心境。
以下至篇末為第二段,直露無遺地道出女主人公對丈夫一往情深的話語:我雖然十分想念你,但遠隔萬里,也無可奈何; 柔腸寸斷,只有日 日以淚洗面。“流淚泉”一詞,把綿無盡期的相思之苦物化為富有表現力的視覺形象,可謂妙手偶得,實難為他人所道。篇末以反詰作結,不僅給人以執著之感,而且顯示出女主人公相思而不相怨——非但毫無怨恨之意,反倒滿懷著盼夫歸來的希冀。
樂府詩中的同名曲辭,大多以 “長相思”發端,并以此三字作結; 此詩卻別具一格。前段由六個七字句組成,句式整飭對稱,富有韻律感,淋漓盡致地表達了女主人公的相思之情。為后段兩個七字句和三個五字句混用,句式參差,以口語味極濃的詞語畢肖地傳達出女主人公的音容口吻。前整后散,達到了形式和內容的高度統一。
注釋
①素: 潔白的絹。②趙瑟: 相傳古代趙國的女子善鼓瑟。鳳凰柱: 雕飾著鳳凰形狀的瑟柱。③蜀琴: 據說古代蜀地的桐木適宜于制作樂器。鴛鴦弦: 大約是說琴弦成偶數。④燕然: 即杭愛山,在今蒙古境內。東漢竇憲征匈奴時曾至此山,刻石勒功而還。⑤橫波目: 形容美女目光流盼,如水橫流。⑥明鏡: 即秦鏡,傳說能照見人的腸胃五臟。
上一篇:《長相思》詩文原文與賞析
下一篇:《閨怨》詩文原文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