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愁詩(節選)
(漢)張衡
我所思兮在漢陽①,
欲往從之隴阪長②,
側身西望涕沾裳。
美人贈我貂襜褕③,
何以報之明月珠④。
路遠莫致倚踟躕⑤,
何為懷憂心煩紆⑥。
【作者簡介】
張衡(78~139年),東漢科學家、文學家。字平子,南陽西鄂(今河南省南陽市北)人。歷任太史令、河間相等職。他博學多才,長于文學,精于天文歷算,曾發明候風地動儀,名震朝野。文學作品主要有《二京賦》《思玄賦》《歸田賦》《四愁詩》等。著作有《張河間集》。
【詞語簡注】
①漢陽:東漢郡名(西漢叫天水郡),郡治在今甘肅省甘谷縣南。
②隴阪:地名,山坡叫阪,隴阪即隴山山坡,即今六盤山坡。隴阪在古代以迂廻險阻著名。
③貂襜褕:襜褕(音chān yú)原指直襟單衣。這里貂襜褕是指用貂皮制成的直襟袍子。
④明月珠:寶珠名。
⑤踟躕:徘徊貌。
⑥紆:紆曲,這里指心情紛亂。
【內容簡析】
本詩最早見于《文選》。《文選》錄此詩,前有小序云:“張衡不樂久處機密(當時做太史令,掌管天文玄象,所以稱機密),陽嘉(漢順帝年號)中出為河間相。時國王驕奢,不遵法度,又多豪右并兼之家。衡下車(到任),治威嚴,能內察屬縣,奸猾行巧劫,皆密知名,下吏收捕,盡服擒。諸豪俠游客悉惶懼逃出境。郡中大治,爭訟息,獄無累囚。時天下漸弊,郁郁不得志,為《四愁詩》。依屈原以美人為君子,以珍寶為仁義,以水深雪雰為小人。思以道術相報,貽于時君,而懼讒邪不得以通。”這段序文不是張衡所作,而是后人編集張衡詩文時依據有關資料寫成的。其中認為本詩是寄托作者傷時憂世的看法,大體上是可信的。
《四愁詩》是中國古代詩歌中產生年代較早的一首七言詩。全詩寫懷人而抒愁思,共分四節。節選部分為第四節,詩人寫自己日思夜想的美人在漢陽(漢天水郡,東漢明帝時改為漢陽,在今甘肅省東部),想去追隨卻被隴山(六盤山)山坡所阻隔,只好側身西望,涕淚沾衣。當想起自己的心上人贈送給自己的貂皮袍子,而自己用什么辦法才能回報她明月珠呢?當看見遙遠的路途,自己只能徘徊踟躕,憂愁煩亂的心情何時才能平靜呢?全詩思緒紛錯起伏,情致纏綿跌宕,循環往復,寄意幽遠,特色鮮明。
上一篇:(金)元好問《商正叔隴山行役圖二首》六盤山詩詞賞析
下一篇:(唐)黃滔《塞 下》六盤山詩詞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