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謙益《蓮花峰》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錢謙益
蓮花峰岝峉,高與天都并。
峰趾仄下垂,屈盤隱梯磴。
峰如蓮正開,趾如荷有柄。
緣莖拊其瓣,百折峰始竟。
側身竇石腹,刺促藕絲經。
罅漏忽穿穴,藕孔隙光映。
上有半間廣,凸如蓮子迸。
又有蓮花心,數尺凹圓徑。
群峰簇相拱,田田荷葉盛。
我來倚孤籐,敢與歪風競。
支頤云梯畔,足跂目轉瞪。
自從出湯口,諸峰互延亙。
天都尊無如,蓮峰變難憑。
初疑玉井頭,如船藕相擎。
簇簇青蓮房,萬葉擁卻迎。
及憩文殊院,西面看最靚。
妙花聳青壁,石瓣承其脛。
趺坐敷莊嚴,明妝比端正。
西北瓣未圓,菡萏一峰稱。
南下桃花峰,飛梁似連剩。
玉蕊近可攀,連理遙相命。
數武俄改易,一瞚已幽夐。
側出橫秋波,平鋪落明鏡。
顧盼良已煩,畫圖豈能評?
惟有青蓮眼,嘗見勝蓮勝。
在錢謙益登黃山諸峰之前,真正躡足絕頂的詩人固是寥寥,而能如他那樣體察辨味云海奇峰的神理風致和雄麗姿貌的更是不多見。籠統地吟贊幾句山水清麗或雄秀的并不難,要入微地抉神圖貌則實非徒工文字者所能為,錢氏黃山組詩可以說是這座名冠天下的奇山的知己之唱。如果說《天都瀑布歌》大筆淋漓地以渲染氣勢見稱,那么《蓮花峰》一詩既有多方位的全景式勾勒,更有具體貼切的特寫鏡頭的綴聯。此詩雖無該組詩中《天都峰》的“削從大地拔,高于青天抗。浮云不能齊,飛鳥孰敢并……橫穿身入甕,倒擲頭觸瓽”這般高險的刻寫,卻有“緣莖拊其瓣,百折峰始竟。側身竇石腹,刺促藕絲經”類似移步換影的深細的描述。在山水之作中這是 一首相當典型地切近自然、攝取奇峰面貌于紙上的杰構。
蓮花峰位居黃山中樞位置,峰高海拔1860米,實系黃山第一高峰。從文殊院玉屏樓前眺望,此峰宛如一朵碩大的初綻蓮花。錢氏此詩開篇以“蓮花峰岝峉” (岝峉又作岞崿,山深險貌。岞,音zuò)二句 一筆帶過高險之寫后,即用 “峰趾仄下垂” 以次十六句自下而上地寫出徑如蓮莖、竇穴如藕孔,藕絲綿密組構全體,由此攀援而上其蓮瓣,頂端則如蓮子相凸,中有圓徑凹入如蓮心,四周群峰簇拱猶同 “田田荷葉盛”。這一段極寫命名之切,大自然化工之奇。凡到過蓮花峰的讀此詩不能不贊服詩人筆力的健勁和精確,未到過黃山的也可由此形象描述中浮想出此峰的風姿。雖多用“如”字,其實是寫真式的手法。
“我來倚孤籐” 以下既是按入山途徑敘述蓮花峰的序列位置,又如鳥瞰式地以此峰為中心從其四周群峰拉開風景線。詩人說起初遙看,幾乎疑為當年韓愈詩所說的“太華峰頭玉井蓮,開華十丈藕如船”就是寫的這景觀,因為蓮花峰前蓮蕊峰頂有巧石“采蓮船”。而在文殊院 一帶看蓮花峰最稱美妙,在萬葉簇擁中真如明妝端正,莊嚴趺坐的佛前青蓮。蓮花峰西北是“瓣未圓”的菡萏峰,南面是桃花峰,玉蕊峰等遙相連理。詩人策杖臨絕頂,美不勝收,神思蕩漾間仿佛相對的蓮蕊之姿如橫秋波,如照明鏡,宛若仙子凌空。末句“惟有青蓮眼”云云,不只是運用佛典《首楞嚴經》 “青蓮花眼,亦在佛面”,而且聯系著李白《送溫處士歸黃山白鵝峰舊居》的“黃山四千仞,三十二蓮峰”句意。黃山諸峰特多蓮花蓮蕊狀,清人汪晉谷《黃山志序》說: “其頂之圓平者,如菡萏之未舒; 其頂之開敷者,如芙蓉之已秀。”錢謙益在結篇顯然用的是染化之筆,“數武俄改易,一瞚已幽夐”句起轉實為虛,從蓮花峰的特寫轉為對群峰的掃描,以迷離恍惚如置身青蓮世界的感覺來增濃對蓮花峰雄秀的贊嘆。這樣一轉,前面的深細實寫之筆就帶有起呈空靈韻味,不覺得板實了。
自下而上,由近而遠,巨細兼顧,虛實相輔,在這首詩中可以明晰地看到詩人靈警的筆法,確是揮灑自如,描摹自然,得手應心之極的。
上一篇:李白《自巴東舟行經瞿塘峽登巫山最高峰晚還題壁》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維《藍田山石門精舍》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