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維《終南山》唐山水詩鑒賞
王維
太乙近天都,連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
分野中峰變,陰晴眾壑殊。
欲投人處宿,隔水問樵夫。
摩詰詩固然最擅長表現靜美境界,但有時寫壯麗之景也很出色,如“萬壑樹參天,千山響杜鵑” (《送梓州李使君》)、“日落江湖白,潮來天地青”(《送邢桂州》)、“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漢江臨眺》)、“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使至塞上》)等等,無不出乎勁健之筆,歷來為人所稱道。而界于剛柔之間,兼備雄奇與恬靜之美的佳篇,則當數上面的這首《終南山》。
這詩發端以夸張的語言盛贊終南山地近長安而綿亙千里,一下子便把它的雄偉氣勢烘托了出來,給讀者一個不小的驚異?!疤摇币嘧魈?,是終南山的古名。終南山在今陜西省西安市南,是秦嶺主峰之一。秦嶺西起今甘肅、青海兩省邊境,東到河南省中部。即使照今天的地理知識來解釋,終南山也不“到海隅”。這么說,不過是夸張山勢的遙遠無垠而已。“天都”有不同的說法。一說引《關中記》,謂終南山在“天”之中,居“都”之南,故曰“天都”。此說于義不通,不可采?;蛞詾檫b望此山,其頂峰似與“天都” (猶言天庭)相近。此說較佳,可作為一種解釋。但前人早已指出,王維的《暮春太師左右丞相諸公于韋氏逍遙谷宴集序》有云:“逍遙谷,天都近者,王官有之。”(意謂韋氏逍遙谷在帝都附近)可見這首詩中的“天都”也應指帝都長安(詳王維集趙殿成注)。此解最正確。古代稱皇帝為天子,自然可稱皇都為天都了。不說“皇都”而說“天都”,既可增強長安的崇高感、神圣感,又可令讀者無意中生出山高接天的聯想,這在文學修辭上是很有講究的。
頷聯寫山行所見云煙變幻景象。“青靄”,青色的霧氣。整聯是說:剛從一個山頭下來,回頭一望白云便合攏了; 青靄微茫,進入其中卻又看不見。上下句意重,謂之“合掌”,是對仗之一病。這一聯貌似板滯,實極空靈,主要在于詩人真有穿云入霧的山行實感,并能以畫家水墨淡彩的渲染手法將之表現出來。王維寫景,往往好用顏色的對比和遠近景物的襯托來加強意境的立體感、層次感和色彩感,比如“白水明田外,碧峰出山后” (《新晴野望》)、“青菰臨水映,白鳥向山翻”(《輞川閑居》)、“漠漠水田飛白鷺,陰陰夏木囀黃鸝”(《積雨輞川莊作》)等等,這首詩中“白云回望合,青靄入看無”一聯,就是如此。關于王維的詩和畫的藝術特色,還是蘇軾說得好:“味摩詰之詩,詩中有畫;觀摩詰之畫,畫中有詩?!?(《東坡題跋·書摩詰藍田煙雨圖》)他詩畫藝術的相通處,當然首先應向他的詩情畫意中,向他的美學觀點和藝術趣味中去尋找。不過,這里既已窺見他是如何借鑒水墨淡彩的渲染、遠近景物的襯托和顏色的對比等畫法來寫詩,無疑會有助于領悟他“詩中有畫”這一特色的。
相傳古代中華九州諸國的劃分,同其上天空中星座的方位是相對應的,如宋國應大火星座,燕應析木星座等等,謂之“分野”。頸聯“分野”二句是說終南山很大,盤踞不止一州,在中央山峰那里,分野就變了,已屬另外一州所管了; 而且各個山谷的天氣都不一樣,有的陰有的晴。這一聯寫得很有氣勢。杜甫的《望岳》“齊魯青未了”謂泰山橫亙齊魯兩地,與此“分野”句意近,又“陰陽割昏曉”與此“陰晴”句差不多。兩相參讀,不但可加深對句義的理解,還可從中看出類似的感受在不同詩人筆下所表現出來的不同風格。這種比照,對鍛煉我們細致的藝術分辨力是有幫助的。
尾聯寫山大而人少的情況?!坝度颂幩蕖?,亦見空山探勝不覺日暮的逸興?!案羲畣栭苑颉保樖痔硪坏浪畞砼阋r山,點綴一個挑柴回家的樵夫藉以打破日暮空山的沉靜和寂寞。這豈不同我國傳統山水畫的畫面很相象么? 由于有了這樣的結尾,就能將前面所寫終南山的雄偉氣勢和它富于變化的景色,同詩人快游不覺日暮而急思投宿的心情有機地結合起來,使全篇顯得渾然一體,兼備陽剛與陰柔之美。
上一篇:何景明《秋江詞》明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趙翼《羅浮紀游》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