鴉片煙兒真奇怪,土里熬出來。
吃煙的人兒,臉上掛著一個送命的招牌,丟又丟不開。
癮來了,鼻子眼淚往下蓋,叫人好難挨。
沒奈何,把那心愛的東西拿了去賣,忙把燈來開。
過了一刻,他的身子爽快,又過這一災。
想當初,那樣的精神今何在,身子瘦如柴。
早知道這害人的東西,何必將他愛,實在頑不開。
——清·華廣生輯《白雪遺音·馬頭調帶把》
本篇把鴉片煙對人的危害作用寫得神秘奇詭,深中肯綮。
鴉片煙是外國帝國主義對中國實行侵略政策的一個重要工具,從十八世紀末期起,英國便向中國大量輸入鴉片煙,1838年(道光18年)達9萬余箱。這不僅使許多人吸鴉片煙上癮中毒,而且引起中國白銀大量外流,銀價飛漲,財政困難。這首民歌便是對吸鴉片煙上癮受害情況的真實寫照。
俗話說:少見多怪。由于鴉片煙來自國外,我國民間過去從未見過,因此作品一開頭就寫道: “鴉片煙兒真奇怪,土里熬出來。”盡管對它感到“奇怪”,但對它對人體的危害還是看得很清楚的:“吃煙的人兒,臉上掛著一個送命的招牌,丟又丟不開。癮來了,鼻子眼淚往下蓋,叫人好難挨。”為了買鴉片吸,便不得不變賣家產, “把那心愛的東西,拿了去賣,忙把燈來開。”即用燈火熬鴉片煙土。吸了鴉片煙,能起到提神的作用,所以“過了一刻,他的身子爽快,又過這一災。”但是這種提神的作用是短暫的,而對身體的傷害作用卻是長期的。因此,作者得出的結論是:“想當初,那樣的精神今何在,身子瘦如柴。早知道這害人的東西,何必將他愛,實在頑不開。”
民歌有個重要的特性,是人民群眾進行自我教育的教科書。要人們認清鴉片煙是個“害人的東西”,便是其突出的例證之一。
上一篇:《魚美人》原文|賞析
下一篇:《蜨蝶行》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