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源《天臺石梁雨后觀瀑歌》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魏源
雁湫之瀑煙蒼蒼,中條之瀑雷硠硠,
匡廬之瀑浩浩如河江。
惟有天臺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 如人側(cè)臥一肱張,
力能撐開八萬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
我來正值連朝雨,兩崖逼束風(fēng)愈怒。
松濤一涌千萬重,奔泉沖奪游人路。
重岡四合如重城,震電萬車爭殷轔。
山頭草木思他徙,但有虎嘯蒼龍吟。
須臾雨盡月華濕,月瀑更較雨瀑謐。
千山萬山惟一音,耳畔眾響皆休息。
靜中疑是曲江濤,此則云垂彼海立。
我曾觀潮更觀瀑,浩然胸中兩儀塞。
不以目視以耳聽,齋心三日鈞天瑟。
造物貺我良不慳,所至江山縱奇特。
山僧掉頭笑:
“休道雨瀑月瀑,那如冰瀑妙!
破玉裂瓊凝不流,黑光中線空明窈。
層冰積壓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
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頹倒。
是時(shí)樵牧無聲游屐絕,老僧扶杖窮幽討。
山中勝不傳山外,武陵難向漁郎道。”
語罷月落山茫茫,
但覺石梁之下煙蒼蒼,雷硠硠,
挾以風(fēng)雨浩浩如河江!
浙江天臺山的著名景觀“石梁飛瀑”,曾被宋代書畫家米芾譽(yù)為“第一奇觀”。魏源的這首《天臺石梁雨后觀瀑歌》,龍蛇飛舞,惟意所之,極其生動地再現(xiàn)了 “石梁飛瀑”的真貌,酣暢淋漓地抒發(fā)了作者激越飛動的感情。
這是一首古體詩,但在魏源這位近代新派人物的筆下,它已脫出古體的束縛,讀來令人耳目一新。
全詩可分六個(gè)部分: 開頭“雁湫之瀑煙蒼蒼”至“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一段,把“天臺之瀑”與“雁湫之瀑”、“中條之瀑”、“匡廬之瀑”比較,道出了各自的特征,并突出“天臺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我來正值連朝雨”至“但有虎嘯蒼龍吟”一段寫“雨瀑”。“須臾雨盡月華濕”至“此則云垂彼海立”一段寫“月瀑”。“我曾觀潮更觀瀑”至 “所至江山縱奇特” 一段寫作者在觀瀑時(shí)所達(dá)到的審美境界。“山僧掉頭笑”至“武陵難向漁郎道”一段借“山僧”之口,側(cè)面描寫“冰瀑”奇景。最后一段與首段呼應(yīng),寫作者由“石梁飛瀑”引起的想象、聯(lián)想和感受。前后一氣呵成,亦如“石梁飛瀑”,直瀉而下。
動靜對照,虛實(shí)相映,是本詩的重要手法。“雨瀑” 與 “月瀑”一動一靜。作者寫“雨瀑”時(shí),極力渲染“連朝雨”和狂風(fēng)中的景物:“松濤一涌千萬重,奔泉沖奪游人路。重岡四合如重城,……山頭草木思他徙,……” 只有兩句寫雨中之瀑: “震電萬車爭殷轔”、“但有虎嘯蒼龍吟”。這是形容“雨瀑”震天撼地、宏大無比的聲音。所有雨中景物的描寫都是為了烘襯“雨瀑”,所以雖然在 “雨瀑” 上正面落墨不多,但卻已展示了它的全貌。寫“月瀑”時(shí)則從一個(gè)“靜”字著筆: “須臾雨盡月華濕,月瀑更較雨瀑謐。千山萬山惟一音,耳畔眾響皆休息。靜中疑是曲江濤,此則云垂彼海立。”如果沒有前面“雨瀑” 一段描寫而單獨(dú)寫“月瀑” 之 “靜”,也可收到一定的效果,但終不及兩相對照效果更好。“雨瀑” 之后接寫 “月瀑”,動、靜兩種形象都極為鮮明。寫 “月瀑” 之 “靜” 又帶出 “靜” 中之動: “千山萬山惟一音”、“靜中疑是曲江濤”。此處以動襯靜,更顯其靜,與上述動靜對照、等量相長不同。“雨瀑”、“月瀑”均是正面描寫。至于“冰瀑”,作者無緣得見,卻幸從“山僧” 口中為之道出: “破玉裂瓊凝不流,黑光中線空明窈。層冰積壓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頹倒。”這一整段均是對于 “冰瀑” 的虛寫。這在“雨瀑”、“月瀑”之外又開一層境界,為詩篇增添了更多的瑰麗色彩。這一虛寫補(bǔ)充了以上實(shí)寫難盡的另一面,幾乎于一篇之中,可觀四季,作者是否受到山水畫中 “散點(diǎn)透視”法的啟示呢?
形象獨(dú)特,摹繪逼真,是本詩的一大特色。由于作者面向現(xiàn)實(shí)世界,注重實(shí)地考察,所以對客觀山水有細(xì)致入微的了解,能夠把握景物的特點(diǎn)展開真切生動的描寫。作者觀賞過很多名山的瀑布,詩中如數(shù)家珍地道出其各各不同之處: “雁湫之瀑煙蒼蒼,中條之瀑雷硠硠,匡廬之瀑浩浩如河江。”有了這樣廣博的見聞和閱歷,再來寫天臺山“石梁飛瀑”,就能抓準(zhǔn)其非同尋常之點(diǎn),顯示出高人一籌的見識來: “惟有天臺之瀑不奇在瀑在石梁:如人側(cè)臥一肱張,力能撐開八萬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吾國山水的無窮奇秀和萬千姿態(tài),于此收到了充分的藝術(shù)表現(xiàn)。即便是“天臺之瀑”,其“雨瀑”、“月瀑”、“冰瀑”乃至非雨、非月、非冰之瀑,都各有其面貌,各有其個(gè)性,各有其引人入勝之處。作者以濃墨重彩,層層著色,處處烘染,描繪出一幅絢麗壯觀的“天臺觀瀑圖”,把自然山水的美升華為永恒的藝術(shù)。
詩情澎湃,氣象闊大,是本詩的總體風(fēng)貌。作者是近代史上一位有生氣、有作為的政治家,與前人相比,其精神世界放射出嶄新的光芒,熾熱如火,追求新變。《天臺石梁雨后觀瀑歌》的感情基調(diào)和藝術(shù)風(fēng)格都充滿了蓬勃向上的力量。雖是寫景,但情、志均在其中。且不說以“煙蒼蒼”、“雷硠硠”、“浩浩如河江”等語來形容天臺山以外的瀑布,更不說“力能撐開八萬四千丈,放出青霄九道銀河霜”這些正面描寫“石梁飛瀑”的句子以及對于“雨瀑”的種種摹狀,縱然是寫靜謐的“月瀑”和凝凍的“冰瀑”,也有一種強(qiáng)烈的感情、恢宏的氣勢蘊(yùn)含其中。“千山萬山惟一音,耳畔眾響皆休息”,這是以 “千山萬山”、“耳畔眾響”為背景來突出此時(shí)的“一音”的。“層冰積壓忽一摧,天崩地坼空晴昊。前冰已裂后冰乘,一日玉山百頹倒”,正說明了一種冰凍不住的偉大精神和力量。“我曾觀潮更觀瀑,浩然胸中兩儀塞。不以目視以耳聽,齋心三日鈞天瑟。”這是寫作者由“觀瀑”聯(lián)想到“觀潮”,“瀑”如“云垂”,“潮”似“海立”,若天地兩儀浩然充塞于胸中。作者的思想升騰、擴(kuò)大到廣袤無垠的宇宙間,不僅達(dá)到了最高的真與善的境界,而且達(dá)到了最高的美的境界。此時(shí),宇宙、社會、自然、人生,都化為九天之上的仙樂; 作者要“齋心三日”,以全副生命和精神去領(lǐng)受、諦聽這種凝結(jié)了真善美的“音樂”。
本詩開篇分寫“雁湫”、“中條”、“匡廬”之瀑,由此引人對“天臺之瀑”的描寫。結(jié)尾又來一個(gè)大收束: “但覺石梁之下煙蒼蒼,雷硠硠,挾以風(fēng)雨浩浩如河江!”贊美“石梁飛瀑”不僅奇在石梁,而且兼有四海名山大川各種飛瀑之長; 并且由“天臺之瀑”發(fā)散開去,把人們的想象擴(kuò)展于天下各大名山飛瀑。在藝術(shù)結(jié)構(gòu)上收到首尾呼應(yīng)、大開大合、渾然一體的功效。作者充塞天地的心胸,實(shí)際已涵藏了山水萬物。“造物貺我”、“所至江山縱奇特”; 我亦為造物,幻成奇特江山,彼此豈能汝我哉!
上一篇:戴昺《夜過鑒湖》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錢謙益《天都瀑布歌》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