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劉基·良桐》鑒賞
工之僑得良桐焉,斫而為琴,弦而鼓之,金聲而玉應,自以為天下之美也,獻之太常。使國工視之,曰: “弗古。”還之。工之僑以歸,謀諸漆工,作斷紋焉; 又謀諸篆工,作古窾焉; 匣而埋諸土,期年出之,抱以適市。貴人過而見之,易之以百金。獻諸朝,樂官傳視,皆曰: “希世之珍也。”工之僑聞之嘆曰: “悲哉世也! 豈獨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圖之,其與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終。
(《劉文成公集》)
這則寓言形式的譏世小品,既通俗曉暢,又蘊藉深邃哲理。作者以琴之際遇取譬當道者昏庸愚昧,不識人才。明明是治國之才,卻嫌這嫌那,一味挑剔,致使當代大器不能用之于國。于是,即使真正的人才,也不得不去鉆營,奔走豪門,關通人情。這種世風之下,當然也就魚目混珠,弄虛作假,出仕皇家,誤盡蒼主。“悲哉世也! ”這是全文的警句。可悲的是凡事莫不如此,工之僑看透了這種昏昏世道,于是一走了之。
作品雖有消極避世思想,但在封建社會,像工之僑這種人猶不失為“識時務者俊杰也。”這個工之僑當然就是于元末棄官歸隱青田山的劉基。
上一篇:《唐·柳宗元·至小丘西小石潭記》鑒賞
下一篇:《先秦·戰國策·蘇代止趙伐燕》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