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群玉《南莊春晚二首》唐山水詩鑒賞
李群玉
連云草映一條陂,鸂鶒雙雙帶水飛。
南村小路桃花落,細雨斜風獨自歸。
草暖沙長望去舟,微茫煙波向巴丘。
沅江寂寂春歸盡,水綠蘋香人自愁。
生活在日益衰落的晚唐社會,李群玉的大部分時間在湖南家鄉過著那種表面閑散而內心孤獨、寂寞的生活。唐王朝春光遲暮的傷感給李群玉的詩打上了深深的烙印,這兩首寫景詩也不例外。
先看第一首。這是一個名叫“南莊”的村落,附近有條河流。碧草長岸, 伸向天邊遠云, 與綠帶般的明水相映,水上鸂鶒鳥雙雙對對,拍水同飛。鸂鶒(xī chì), 是一種色彩漂亮、 羽毛明凈的水鳥, 經常雌雄相隨,同宿共飛。這兩句勾勒出一幅草明水秀、生機勃勃又充滿溫馨意味的圖畫。前句以秀遠見長,煉在“連”“映”二字,兼有“青青河畔草,綿綿思遠道” 與“春草碧色,春水淥波”的意境,啟人遐想。后句以輕靈見長,煉在“帶”字,突出了水鳥自由自在、拍水戲飛的輕盈歡快情態,惹人喜愛。結構上,一句寫岸上草,一句寫水中鳥,層次分明。
眼前美景使詩人留戀陶醉,同時也自然地觸動了他感傷的情思:“南村小路桃花落, 細雨斜風獨自歸。”正是雙雙戲飛的鸂鶒勾起了詩人的孤寂之感,更兼細雨斜風襲來,南村小路桃花紛紛飄落,詩人情緒陡落,倍覺凄涼,一種傷春與自傷的情懷油然而生。“獨自歸”這一結語,是詩人情緒由揚轉抑,并一抑再抑,不堪承受的表現,使明麗的景色涂上了一層淡淡的感傷情調,造成一種無可言說的哀婉意境。結構上,第三句承第一句,一句寫明麗之景,一句寫憔悴之景;第四句承第二句,一句狀歡快活潑之態,一句抒孤寂凄涼之情。形成兩組鮮明的對比,細膩地表現了詩人由愛春而嘆春,由羨鳥而自傷的復雜感情。
第二首,頭兩句仍從水上落筆。與第一首不同的是,前者有望意而突出的是水景,后者則在水景中突出的是“望”意。詩人佇立碧草沙岸,望江中行舟,頗有“誤幾回,天際識歸舟”的意味,但詩中明言“望去舟”。行舟來往于江面,自由而有為,因此,詩人目送遠望,“望”字里含有羨慕之情,由“望去舟”而及望沅江。舟去帆隱,“微茫煙波”的沅江向巴丘湖滔滔流去。詩人聯想到沅、湘等水匯于洞庭,從而形成“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的氣概,“望”字里又含有不勝感慨之嘆。
“沅江寂寂春歸盡”是詩中關鍵。沅江本不寂寞,詩人處境閑寂,移情入景,自然覺得景色也寂寞孤單了; 沅江流逝與春去本無聯系,詩人卻把二者一語道出,似乎是沅江流水把春光帶走,使“春歸”也有了形象。不僅如此,在春去如江流的長嘆里不也包含著詩人寂寞無為、韶華已去的沉痛感傷嗎? 這一句承上啟下,使前兩句的“望”字含義更豐富,悵望的詩人形象也更鮮明,也為最后一句抒發愁情作了自然的過段。第四句“水綠蘋香”與“自愁”對照。碧綠的沅江,清香的蘋草給人視覺和嗅覺上的快感,但絲毫不能減輕詩人的一腔愁腸。前一句融情于景,這一句則以景襯情。“愁”字與 “望”字遙遙相應。全詩以“望”開,以“愁”合,詩人的傷懷嘆逝之意遠在言外。
這兩首詩在寫景方面,明麗中夾有衰颯和凄寂,抒情方面又于閑散中含有孤獨和傷感。這種情景,正是晚唐社會繁華衰謝的特點在詩人心靈中的曲折反映。
上一篇:李賀《南山田中行》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柳宗元《南澗中題》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