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顥《入若耶溪》唐山水詩鑒賞
崔顥
輕舟去何疾,已到云林境。
起坐魚鳥間,動搖山水影。
巖中響自答,溪里言彌靜。
事事令人幽,停橈向余景。
若耶溪源出浙江紹興縣南二十里若耶山下,北流入鏡湖,傳說是越國美人西施浣紗處。這里溪水縹碧,林木深秀,風(fēng)景清幽秀麗。
這首五言古詩,作者寫他泛舟入若耶溪,置身于山水幽境之中,所感受到的塵外之思和怡悅之情。
一、二句,敘寫自己乘著小船蕩入若耶溪中,很快便到達(dá)了云門山下。佛寺一般建在山高林密云深之處,故“云林”即指佛寺。這里指云門寺,在浙江紹興縣南三十二里的云門山上,晉安帝時所建。詩人連用 “輕”、“疾”、“已到”這幾個詞語,傳寫出由于舟行迅疾,自己將入佳境的歡快、驚喜之情。“云林境” 三字尤妙,寫景亦實亦虛:既實寫白云繚繞、林木蒼郁的云門古寺環(huán)境,又虛指一種遠(yuǎn)離塵世的禪境。意蘊豐富,引人聯(lián)想。
三、四句,描寫作者到達(dá)云門山下,在清澈如鏡的溪水上輕輕蕩槳、暢覽山水風(fēng)光的情境。作者并沒有細(xì)寫溪兩岸的青山、綠樹、溪花、幽草,甚至也沒有寫云門山和山上古寺; 他只致力于抒寫自己同美妙大自然的心靈感應(yīng)。“起坐魚鳥間”,表現(xiàn)自己在船上欣喜地忽起忽坐,時而仰望碧空飛鳥,時而俯視清溪游魚。“動搖山水影”,則描寫自己天真地用船槳拍擊溪水,看青山的倒影在明鏡般的水中動搖、變幻。這兩句著意寫動態(tài),從鳥飛魚躍、山影搖漾和自己的活動中,表現(xiàn)環(huán)境的清靜,是以動襯靜。作者并未直接寫溪水,但水中的游魚和山影,使人如見溪水之澄清透明。柳宗元在《小石潭記》中以“潭中魚可百許興,皆若空游無所依”等語表現(xiàn)潭水之清澈。二者有異曲同工之妙。詩至此,已展現(xiàn)出一個空靈的境界。所謂 “空靈”,就是既清澈、空明,又靈動、有情趣。詩人的身心無拘無礙,與魚鳥翔游,與山水嬉戲,完全同美妙的大自然契合無間。澄明、靜謐的溪水和詩人一塵不染的心境,也融為一體了。
五、六句,作者進(jìn)一步以聲音反襯寂靜,深化靜境。作者諦聽著溪岸山巖中發(fā)出的各種天籟之聲,并且有趣地期待著山巖的回音。同時,他還感覺到在這清溪里說話,盡管暫時打破了深山溪谷的寂靜;但話聲 一停,環(huán)境越加顯得清靜。環(huán)境如此幽靜,作者不禁發(fā)出這里“事事令人幽”的贊嘆之語。這時,即將沒入西天的夕陽,把一束淡淡的光輝灑落在縹碧澄清的溪水上,作者情不自禁地停下船槳,面對著夕陽,讓全身心沐浴在殘余的日光之中。詩到這里,戛然而止。但這一束射到溪中的夕暉,卻使我們想象這蜿蜒曲折的若耶溪,一路上都穿行在林蔭蔽天的山崖之間,是多么的清靜幽深! 而且,還使我們體會到,日暮將至而作者游興未盡,他的心中一定涌起一種惋惜與惆悵之情吧?
此詩筆致輕靈簡凈,色調(diào)素淡勻潤,同作者描寫滔滔大江上的黃鶴樓和崢嶸壯險的西岳華山時所用的雄麗之筆,迥然有別。這表明,作者善于根據(jù)不同的題材,相應(yīng)變換自己的筆墨。
上一篇:王籍《入若耶溪》魏晉南北朝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王士禛《再過露筋祠》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