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詩《方孝孺·閑居》原文賞析
雨歇階草凈,鳥鳴叢竹中。偶無輪鞅過,遂與山林同。晞發庭際日,振衣松下風。自非捐世故,誰得此相從。
作者以文章、理學名世,為人正直不慕榮利。這首“閑居”便是他在為官前寫景詠懷之作。一起便大有陶潛“眾鳥欣有托,吾亦愛吾廬”之意,描繪的是雨后幽居的情景,這時臺階下草色一新,由于天已放晴,鳥兒也在叢竹中飛鳴,一派和平寧靜。
顯然,這里不是山林,但勝似山林。不過有一個前提: “偶無輪鞅過,遂與山林同?!币獩]有車馬來訪,才是如此。換言之,平時還是有車馬來打亂此中的寧靜的。所以詩人感到雨后的閑居特別地宜人,從而祈愿這會兒千萬別有好事者來訪問求見。不說“車馬”而說“輪鞅” (輪即車;鞅即馬,本義為韁),因為這個詞兒是靖節陶先生的發明: “野外罕人事,窮巷寡輪鞅” (《歸田園居》),詩人愿意讀者發生對陶詩的聯想。
接著詩人寫了“晞發”、“振衣”等個人清潔衛生活動。這也特別適宜于安排在雨后晴初。環境是這么干凈,使人心神一爽,想整潔一下面貌: 洗洗發,曬曬太陽; 抖抖衣服,吹吹風,真是舒心極了?!皶劙l庭際日,振衣松下風”兩句直攀晉唐,使人不禁聯想起“朝彈冠以晞發,夕振裳而濯足” (陸云《九愍》)、“振衣千仞崗,濯足萬里流” (左思《詠史》)、“晞發北風涼,開軒臥閑敞”(孟浩然《夏夕南亭懷辛大》),直以先生為羲皇上人。同時,整潔外表不過是象喻,其義歸于保持情志的高潔?!坝嘤缀么似娣猓昙壤隙凰ァ?(屈原《涉江》),志節清高的人豈能囚首喪面而談詩書!
“自非捐世故,誰得此相從。”結尾曲終奏雅,使人耳目一新。蓋詩人說,不是我想要避世隱居,只是世人過不了我這種自甘淡泊的生活。和人們一向認為隱士是棄世者相反,詩人認為這是世俗不潔的緣故。換句話說,他還是歡迎人們到他的幽居來的,只是希望他們稍稍收拾像樣一點。同時也就包含一層曲高和寡的慨嘆在內。正是這個結尾,賦予全詩以新意使之終于成為道學家方先生的詩,而不是隱逸者陶先生的詩。
上一篇:古詩《黃燮清·長水竹枝詞》原文賞析
下一篇:古詩《湯顯祖·聞都城渴雨,時苦攤稅》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