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燦·唐多令》原文賞析
感 懷
玉笛擪清秋,紅蕉露未收。 晚香殘、莫倚高樓。寒月多情憐遠客,長伴我,滯幽州。
小苑入邊愁,金戈滿舊游。問五湖、那有扁舟?夢里江聲和淚咽,頻灑向,故園流。
這是詞人滯留幽州時寫的一首思鄉感懷詞。 起句“玉笛擪清秋,紅蕉露未收”,寫的是清秋時節的一個夜晚,鮮艷的美人蕉上綴滿了露珠,詞人手持玉笛,款款地吹起了思鄉曲。玉笛,原指玉制之笛; 亦作笛之美稱。擪,用手指按捺; 元稹《連昌宮詞》有“李謩擪笛傍宮墻”句, 擪笛, 即按笛吹奏。紅蕉,即美人蕉。形似芭蕉而矮小,花色紅艷。白居易《東亭閑望》詩有“綠桂為佳客,紅蕉當美人”句。 獨坐擪笛, 不知過了多長時間,晚香已殘,而鄉思未了。“莫倚高樓”,化用范仲淹《蘇幕遮》“明月樓高休獨倚;酒入愁腸,化作相思淚”詞句意,表達的也是“黯鄉魂,追旅思”的情懷: 思念家鄉,黯然銷魂; 羈旅愁思,纏擾不休。“寒月多情憐遠客,長伴我,滯幽州。”詞人滯留幽州的背景,當是入清后丈夫陳之遴坐結黨營私,而以原官發遼陽居住,詞人隨往之時。貶官失寵,遠謫他鄉,于憂患中自然更加念念不忘蘇州故園。遠客,乃詞人自稱。從江南姑蘇到塞北幽燕,千里迢迢; 背井離鄉,舉目無親,唯有寒月知情解意,長久忠實地陪伴著詞人,度過如此漫長、落寞、清冷的秋夜。將明月擬人化,對月抒情,望月懷遠,這些都是古代詩詞中常見的寫法,詞人雖然未能在意思上翻新出奇,但造語不落窠臼,句中富有情韻。
詞的下片寫當時幽州一帶有兵戈戰事,使詞人乘扁舟泛五湖的夢想不能實現,故而更增添一層思歸不得的惆悵。“小苑入邊愁”,系借用杜甫《秋興》詩中“芙蓉小苑入邊愁”句,雖去兩字,但語意不減,可謂妙手天成。“金戈滿舊游”,金戈,指戰事;舊游,指舊游之地。五湖扁舟,用春秋時范蠡輔佐越王勾踐滅吳雪會稽之恥后,遂攜西施乘扁舟漫游五湖事。范蠡尚有扁舟可泛,而詞人連一葉扁舟也沒有,唯有夢里回到姑蘇故園。遙望南天,欲歸無舟,身居異地,鄉愁難遣,怎不令人潸然淚下呢?! “夢里江聲和淚咽,頻灑向,故園流。”全詞在魂系故園、悲淚橫流中收結,給人以強烈的感染。朱孝臧為徐燦的《拙政園詩余》題詞云:“雙飛翼,悔殺到瀛洲。詞是易安人道韞,可堪傷逝又工愁?腸斷塞垣秋。”所指大概就是徐詞中這類詞所達到的意境。
徐燦的詞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清人陳廷焯在《白雨齋詞語》卷五中稱贊道: “國朝閨秀工詞話,自以徐湘蘋為第一”; “閨秀工為詞者, 前則李易安, 后則徐湘蘋。 ”從這首詞和《踏莎行·芳草才芽》、《永遇樂·舟中感舊》等詞的分析中,可以證明陳氏的評語基本上是中肯的、切合實際的——雖然將徐燦與李清照并舉,稍有溢美之嫌。
上一篇:《趙懷玉·雙調江城子》原文賞析
下一篇:《汪文溥·大江東去》原文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