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禹沛《青銅峽》清、近代山水詩鑒賞
嚴禹沛
青銅峽口過輕舟,百八亭亭塔影浮。
奇絕兩山中擘處,黃河千古自東流。
青銅峽是黃河上游的一個峽谷,在今寧夏青銅峽縣境內。這首詩題為青銅峽,實際上著筆處是流經(jīng)青銅峽口的黃河之水。意境闊大,筆力雄健,壯麗的景觀中寓有詩人深沉的感嘆。
首句中“青銅峽口”四字點題,明確點出詩人吟詠的山水之所在;“過輕舟”先寫峽口水流之急,它使人自然聯(lián)想起李白《早發(fā)白帝城》詩: “兩岸猿聲啼不盡,輕舟已過萬重山。”那是寫長江三峽一帶水流似箭,而有船行輕快之感。青銅峽口同樣水流甚急,但詩人也不明言,而以船顯得輕快襯托之,就顯得形象生動。這句是寫青銅峽口水流的動態(tài)美。第二句“百八亭亭塔影浮”,是進而寫峽口水面之清(此處是黃河的上游)。據(jù)作者詩題下自注說:青銅峽兩山“上有古塔一百八座”。此詩的鏡頭始終對準峽口水流,并未仰視山上,所以只寫水中有一百零八座亭亭聳立的古塔之倒影。“塔影”使峽口顯得豐富多姿,平添了多少美感! 它們本是靜態(tài)的,但因為水在流動,又具有了 “浮” 的動態(tài)感。這句詩的畫面中的 “塔影”,又可啟發(fā)讀者想象到畫面外的山上古塔,二者相映,使意境顯得壯闊,富于立體的感覺。詩的前兩句無一字寫水,更未點出什么水流經(jīng)峽口,是暗寫青銅峽口的黃河,甚為含蓄有致。它們好象是一臺戲的開場鑼鼓,在為主角出場亮相作鋪墊渲染。后兩句則點明主角 “黃河”,并讓它昂首闊步地出場亮相了!
“奇絕兩山中擘處”,這是為主角提供的舞臺,又是回應了第一句中的“青銅峽口”。青銅峽明明是“兩山相夾,黃河經(jīng)其中” (作者詩題自注),但詩人卻故意說是山被誰從中 “擘(bò)” 即剖開的,一個“擘”字有千鈞之力,亦顯示出青銅峽的 “奇絕”之處。正是在這“奇絕”的舞臺上,詩的主角公開出臺了: “黃河千古自東流!”它顯得氣勢磅礴,又發(fā)人深思。黃河千古自是東流到海,這是任何力量與障礙都無法改變的前進方向。我們甚至可以說,青銅峽之兩山被“擘”,乃是“千古自東流”的“黃河”之所為。青銅峽的存在是“黃河千古自東流”的 一個證明。這條如同“天上來,奔流到海不復回”(李白《將進酒》)的黃河,給予人們多少堅韌不拔、奮勇進取的精神力量 ,又使人們激發(fā)出多少歷史、哲理的遐思的浪花啊!
上一篇:賈島《雪晴晚望》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杜甫《青陽峽》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