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
素心愛云水,此日東南行。
笑解塵纓處,滄浪無限清。
滄浪清可愛,白鳥鑒中飛。
不信有京洛,風塵化客衣。
范仲淹被宋人稱為“天地間氣第一流人物”(朱熹語)。他憂國憂民,直言敢諫,為此多次獲罪受貶。宋仁宗明道二年(1033)就因為諫止仁宗廢郭皇后一事被貶任睦州(治所在今浙江建德)太守。作者在離開京師赴睦州經桐廬(屬睦州)道上時,作為“遷客騷人”(《岳陽樓記》)寫下了十首五絕?,F選析其八、其九兩首。
作者雖遭貶謫,但并無消極頹喪之意。他已把個人的榮辱升降置之度外。其八抒寫的就是這種高尚、坦蕩的胸襟。桐廬道緊傍富春江,這一帶風景絕佳,正如南朝梁代吳均《與宋元思書》所描繪的:“自富陽至桐廬,一百許里,奇山異水,天下獨絕。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S飛戾天者,望峰息心;經綸世務者,窺谷忘返?!痹娛拙渲睂懽约涸揪陀小八匦膼墼扑敝椤!八匦摹敝敢环N純樸的心地,一種高潔的情操,之所以“愛云水”,因為“云水”亦純潔無垢,正與“素心”相契合。易言之,作者在“云水”中能發現精神寄托之所。因此,當作者“此日東南行”于桐廬道上,看到了清澈的富春江水,不能不感到由衷的喜悅。后兩句詩采取跳脫的手法,省略了自己中途停車、下車、走向江邊等瑣細過程的交待,直接落筆到自己已佇立水邊:“笑解塵纓處,滄浪無限清?!薄皦m纓”指沾滿征塵的帽帶,“滄浪”指澄碧的江水。一個“笑”字是作者“素心愛云水”的形象化。他高興地摘下帽子,要借“無限清”之江水洗洗干凈,后兩句暗用《孟子·離婁上》孺子歌之典:“滄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纓?!倍鬃幽私桀}發揮說:“夫人必自侮,然后人侮之;……《太甲》曰:‘天作孽,猶可違;自作孽,不可活(逃)?!酥^也?!弊髡咭詼胬酥逅淅t,亦正寓有盡管遭貶謫,身遭“侮”,但其決不“自侮”,決不“自作孽”,仍要保持自己的高潔節操之意,其“素心”是不會因貶謫而受污染的。此詩先抒懷,后寫景,景中又寓有深意。
與其八相比,其九則是先寫景,后抒懷。此詩首句承上詩尾句之意,對滄浪之“清”再作具體描繪。富春江“水皆縹碧,千丈見底;游魚細石,直視無礙”,這是前人以散文筆法直寫“滄浪清可愛”處,詩人則采用隱喻手法:“白鳥鑒中飛”,即水上白鳥之倒影清晰無比,如同在明鏡中高飛;而鳥白水碧相映,色彩鮮明,亦增添了滄浪之“可愛”。作者處于這樣的“天下獨絕”的“奇山異水”之地,乃借景抒懷:“不信有京洛,風塵化客衣”。這兩句反用晉代詩人陸機《為顧彥先贈婦》“京洛多風塵,素衣化為緇”之典。陸詩寫洛陽羈旅風塵之苦,亦含污濁的環境可改變人的品格之意。而范仲淹則“不信”風塵能染污客衣,即惡劣環境能改變人的忠貞之志。這種忠貞之志就是其于千古佳作《登岳陽樓記》中所推崇的“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處江湖之遠,則憂其君;是進亦憂,退亦憂”的“古仁人之心”。詩人對堅持自己的忠貞之志顯示出高度的信心與決心。于是一個“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詩人自我形象躍然紙上!
這兩首五絕,皆寫“滄浪”之清,主旨不在寫景,而是借以表白自己謫官時之“素心”不改,顯示出高尚的品格。二詩語言質樸而不淺俗;因巧用典故,而具有淵深典雅之致。
上一篇:魏野《尋隱者不遇》古詩賞析與原文
下一篇:情感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