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戲曲名著鑒賞辭典·雜劇編·葉憲祖·碧蓮繡符(第五折)
秦侍中亡后,其妾碧蓮寂寞無聊,到宅后小樓眺望。無意中看到青年書生章斌路過,十分中意,書生也驚嘆碧蓮的美貌。二人相視,各自有心。這時秦夫人外出歸家來,碧蓮慌忙回屋,不慎將頭上繡符 (釵符) 遺落,被章生拾得。章生為了接近碧蓮,化名孔兼,去做秦公子的書記,主管秦府文牘書信往來。提學大人文運開來揚州督學,要面試諸生。秦公子腹內草莽,遂使孔兼代他應考,結果,獲得一等第一名。從此,孔兼甚得秦公子歡心。一日,孔兼托人把拾得的繡符歸還碧蓮,并表露了自己的心意。碧蓮又驚又喜,應允了他的懇求。孔兼對秦公子假稱自己欲回鄉娶親,秦公子為挽留孔,要把碧蓮嫁與孔。秦夫人初不答應,但在兒子撒潑耍賴之下,終于同意。與碧蓮完婚后,孔兼才說明自己的真實身分。
(凈上唱)
【普賢歌】 生來豪富有家資,終日醺醺醉酒卮,詩書還學師,褒封靠小兒,提學來時悶個死。
(凈) 秀才見提學,老鼠入牛角,我秦公子為人,只怕考,一考便跌倒。不好了,學院按臨揚州,今日已是考試日期,這椿苦事,誰來替我? (生、小旦上) (生唱)
【小蓬萊】 每向閑中凝思,見葵榴又換芳枝。(見介) 呀,高情公子,無端為甚簇著眉兒?
(凈) 孔先生,我的事好瞞別個,瞞不得你。學院案臨,今日要考,這椿苦事,沒人肯替,因此憂煩。(生) 這等待學生替你。(凈) 孔先生是真話么? (生) 怎么不真! 只是衙門內外,須是公子用些錢鈔,打個關節方好。(凈) 這些事包管停當。還有一件,學院原是先父門生,我小時節,也曾會過,如今想也不認得了。萬一緊急之際,亦可略敘家門。(生) 這都曉得了。(凈)既如此說,事不宜遲。寵兒,把我的衣巾,替孔先生穿了。(小旦) 是如此。(換衣巾介) (凈) 待我換了小帽,隨你去。(戴帽換衣巾介) 先生請行。(生先行,凈、小旦隨行介) (凈唱)
【六幺令】文場比試,念荒疏畏縮堪嗤。承君慨允代為之,圖報答、謝恩私。指揮百事憑君志,指揮百事憑君志。(生唱)
【前腔】恩同國士,這微勞怎敢推辭。入門只怕有瑕疵,須俺庇。在些時,乘機答對吾堪恃,乘機答對吾堪恃。
(凈) 衙門近了,我且暫時回避,悄地教人打點去。(生) 公子請了。(凈、小旦先下) (生立傍、外扮學院、雜扮皂隸、小旦扮巡風隨上) (外唱)
【海棠春半】身乘驄馬觀風至,掌文衡作興多士。
(外) 下官文運開,督學南畿,巡歷各郡,已至揚州。今日正當考試日期。左右開門,放諸生入場。(眾應開門介) (生) 衙門已開,那邊許多朋友來了,不免混將進去。(末、丑急上) 學院開門了,我們快去,快去。(生混入同進見介) (外) 諸生站立一傍,聽點名。(生眾應介) (外) 李亦通。(末) 有。(外) 全不濟。(丑) 有,(外) 秦子魚。(生) 有。(小丑背介) 秦家打點衙門,偏我沒分。這個分明不是秦公子,待我稟爺去。(稟介) 稟老爺, 這秦秀才是替身。 (外) 拿下了! (雜拿生介)(生) 宗師大人,休聽細人之言,生員正是秦子魚。不要說眾目難欺,就是先父在時,宗師也曾會過,難道不認得了。(外) 汝父何人? (生) 先父官為侍中。(外背介) 原來是我座師之子,先曾相會,如今也不認得了。想其中必有緣故,替他保全過去。(轉介) 這秦秀才,我曾認得,原系正身。(指小丑介) 這廝挾仇妄舉,打四十。(雜打介) (外) 押出問罪。(押介) (小丑)是非只為多開口,煩惱皆因強出頭。(下) (外) 諸生分號坐定,靜聽出題。(生、眾應介) (外) 如今夏月炎署、題目就是“夏日則飲水”罷。(雜傳題介) (生、眾各沉吟介) (生出介) 生員秦子魚交卷。(外) 誦來。(生唱)
【北清江引】 困紅塵怎當三伏時,愛飲都相似。裴航渴未消,崔護漿難俟。酌清泉,爽然涼沁齒。
(外) 過一邊。(末出介) 生員李亦通交卷。(外) 誦來。(末唱)
【前腔】 潑陽鳥放威剛此時,渴病爭如是。傾將石髓流,勝卻金莖賜。許由瓢,取來甘復旨。
(外) 過一邊。(丑出介) 生員全不濟交卷。(外) 誦來。(丑唱)
【前腔】 熱騰騰好如蒸飯時,臭汗渾身漬,渴得沒奈何,且把泥漿試。只怕害脾泄,撒了一褲屎。
(外) 過一邊。(閱卷介) 第一等第一名秦子魚。(生應介) 有。(外) 第二等第一名李亦通。(末應介) 有。(外) 劣等全不濟。發落已畢,諸生出去。(各謝介) 功夫平日分勤惰,等第今朝別后先。(外先下) (生、末、丑各出場介) (末、丑暗下) (凈、小旦急上迎介) 孔先生考在哪一等? (生) 領批了。(凈喜介)妙哉、妙哉! 快回家,吃酒賀喜去! (諢下)
酒卮 (zhi): 古代盛酒的器皿。掌文衡: 指做主考官。文衡,舊謂以文章試士的取舍權衡。南畿 (ji): 猶言南方。畿,本指國都四周的廣大地區。
“裴航。句: 事見唐裴钘《傳奇》: 唐長慶間,秀才裴航下第,途經藍橋驛,渴甚。有女去英以水漿飲之,甘如玉液。“崔護”句: 事見唐孟棨《本事詩》,崔護出游,口渴甚,少女予以水喝。陽鳥: 神話傳說“日中有三足金烏”。后用作日的代稱。石髓: 石鐘乳。《晉書·嵇康傳》:“又康遇王烈,共入山,烈嘗得石髓如飴,即自服半,余半與康。” 金莖: 銅柱,用以擎承露盤。許由:上古高士,隱于箕山,相傳堯讓以天下,不受,堯又召為九州長,由不欲聞之,洗耳于穎水濱。
此折在全劇并非重要場次,選它的原因主要有二: 一是從思想內容上看,較有社會意義; 二是從藝術效果上看,頗具喜劇色彩。下面簡析之:
首先,這折戲通過男主人公章斌冒名頂替秦公子參加考試,反映了明清時代的世態人情和秀才們的各種精神狀態,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封建社會的陰暗面,具有批判現實的積極意義。
戲一開場,秦公子上來唱 【普賢歌】 曲,先炫耀自家的“豪富”和醉生夢死的生活,進而亮出“家丑”——交代了他腹中空空、最怕考試的憂煩心情。而章秀才 (孔兼) 為了博得秦公子的歡心,最終實現自己得到碧蓮的心愿,十分痛快地答應去代替秦公子考試。明清時期,科場上冒名頂替作“槍手”代考之事屢見不鮮。劇中所寫,可謂一個縮影。更有諷刺意味的是,孔兼的代考,被一個在秦公子用錢鈔“打點”時未能撈到好處的吏役揭發了。不管這個吏役的動機、目的如何,他說的畢竟是事實。而這個舉報人不但未能得到獎賞,反而遭到了學院大人文運開的訓斥、責打,還要押出“問罪”。原來學院大人一聽到“秦公子” (雖然辨別他是假的并不難) 講出其父親曾是自己當年的“座師”時,便想“替他保全過去”。科場上主考官做人情、營私舞弊事,于此可見一斑。
其次,談談這折戲的喜劇色彩。一般說來,中國古典戲曲不同程度地都包含有喜劇因素,即使一些悲劇也不例外 (有人說中國戲曲是悲中有喜,亦悲亦喜、悲喜交集,是有一定道理的),可以說,這是中國古典戲曲的一種美學追求和美學特征。《碧蓮繡符》雖不能說是典型的喜劇,但其所具有的喜劇因素是顯然易見的。這不僅表現在男主人公章秀才為自己所愛的女子隱姓埋名,甘當下人,妙計巧施,瞞主欺官而不被人知的幽默詼諧上; 也不僅表現在身世顯赫的秦公子金玉其外,敗絮其中,被人利用卻不自知,竟至在母親秦夫人面前撒潑耍賴,丑態百出上; 也不僅表現有劇中寫才子佳人,一見鐘情,最后“有情人皆成眷屬”的輕松愉快的筆調上,而且還集中表現在第五折對幾種不同人物的絕妙諷刺上。如前所述,作者用辛辣的筆調,勾畫了學院大人的營私舞弊和吏役的弄巧成拙的丑態,還通過一些“秀才”,滑稽的表演,有力地諷刺了某些讀書人的不學無術。
我們先看秦秀才,他出身書香門第,本人又掛著“秀才”的頭銜,按常理,應是飽讀詩書,富有教養的文士,然而他竟是一個“終日醺醺醉酒卮”、“提學來了悶個死”,只知尋歡作樂的花花公子。一個酒囊飯袋,自然最怕考試,正如他自己所言:“秀才見提學,老鼠入牛角。”多么形象的比喻! 還說:“我秦公子為人只怕考,一考便跌倒。”多么不知羞恥! 又說:“這椿苦事,誰來替我!”這又是多么令人生厭的一副可憐相! 這些曲白,把一個草包秀才空疏無知、怕見考官的丑態真是刻畫得入骨三分。而當這位“秀才”得知孔兼代考成功并取得一等第一名時,他的另一番表演更令人作嘔: 他高呼“妙哉,妙哉! 快回家吃酒賀喜去!”一個紈褲子弟得意忘形的嘴臉又一次躍然紙上。
我們再看另一個“秀才”全不濟,他根據學院大人“夏日則飲水”的題目作的一首詩叫人捧腹! 令人笑殺! 作者真是嬉笑怒罵皆成文章,從一首“詩”中窺見了一個腹內草莽的活的靈魂。作者這樣寫,既起到了揭露和鞭撻丑惡的作用,又增強了劇作的喜劇性。
上一篇:古典名劇·牡丹亭·硬拷
下一篇:戲曲名著·雜劇編·朱權·私奔相如(第二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