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鎮·雞鳴臺》中外哲理詩賞析
古人帷持眾心城, 何事秦皇苦好兵。
本設函吳禁奸詐, 不知夜半有雞鳴。
雞鳴臺在河南靈寶縣南,這里是孟嘗君田文門客作雞鳴度關處,后人于此筑臺,稱雞鳴臺。據《史記·孟嘗君列傳》載:孟嘗君出使秦國,被秦昭王囚禁,昭王并計劃殺害孟嘗君。后因孟嘗君手下一門客夜盜孟嘗君已獻給秦昭王的狐白裘改獻秦昭王愛妾,昭王始聽愛妾之言而釋放了孟嘗君。孟嘗君得釋后立即出走,行至函谷關,時值夜半。按函谷關關法,雞鳴時才開關放行。孟嘗君害怕秦昭王反悔而追殺自己,遂令手下門客善作雞鳴者學雞叫,以至逗引得函谷關附近的群雞皆鳴,于是關門大開,孟嘗君方迅速出關。他走后約一頓飯功夫,秦昭王派來追殺孟嘗君的人馬趕到,聞知孟嘗君已出關,方罷手。這一歷史事件,后人頗有爭議。最著名者乃王安石《讀孟嘗君傳》所云:“孟嘗君特雞鳴狗盜之雄耳!”范鎮此詩,借題發揮,講事與愿違之理。
第一句講堅城不如“心城”。城,本是一種防御性的工具。堅城深池,歷來被視為防御的有效手段。但是,城是要人去防守的。人心齊,堅城方可發揮其應有的效力;人心散,堅城亦不可居守。《孟子·公孫丑》云:“天時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這里的“地利”,即指堅城深池;“人和”,即指人心齊;“古人”,當指孟子。如果用守城者的心去筑起一道“眾心城”,那么,這種“眾心”之城當是堅不可摧的。以今觀古,孟子的話只是講對了一半,先進的防御性武器同樣是極具威力的。
第二句說,不知為什么秦始皇卻偏偏不懂得這個道理,專以武力守國?
第三、四句說,本來設函谷關是為了禁絕奸詐,可是設關人哪知后來的孟嘗君卻以偽裝雞鳴的奸詐之術混過了函谷關。
事與愿違,是人們常說的一句古語。漫漫人生,浩浩人事,事與愿違者的確不少。當年秦設函谷關為其東關,初心當然是為了防御。可是,孟嘗君夜半雞鳴之術,竟使函谷關一時失卻了防御功能。細細尋繹,事與愿違亦并非怪事。紛紜世事,變化萬千,怎么可能完全如人之初衷所料呢?
上一篇:《今種·魯連臺》中外哲理詩賞析
下一篇:《王圖炳·鸚鵡》中外哲理詩賞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