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島《雪晴晚望》唐山水詩鑒賞
賈島
倚杖望晴雪,溪云幾萬重。
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
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
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鐘。
這首詩通過雪后晴日寒山暮色中遠望所見,傳達出一種清冷的境界。
詩人開首便勾繪出一個“倚杖望晴雪”的老者形象。這一句沒有交代時間,而是由 “望”字牽引,鋪展出一個廣袤的空間。“溪云幾萬重”并非說溪水上空飄浮著朵朵白云,而是詩人“望晴雪”時發生的翩翩聯想: 那溪邊的皚皚白雪猶如天上的朵朵白云。“萬重”言雪景鋪延之廣,綿綿疊疊,望之不盡。給讀者的感受則是一派地上的白雪與天上的白云融匯交接的景象。這正是詩歌意象的妙用所在。“樵人歸白屋,寒日下危峰”則由上句的空間鋪延轉至時間交代,用“歸”、“下”連接四個不同意象,表明時色將晚。采樵者勞作歸來,沿著崎嶇的雪路,走向白雪覆蓋的茅屋; 而那在寒雪中瑟瑟的夕陽也正伴著樵人的腳步滑下危峰。以上皆是對雪景的鋪排渲染,意在烘襯出一份清冷的意緒。接著,景物由清寂轉向勃勃生機,“野火燒岡草,斷煙生石松”。野草燒起熊熊之火,石松后依稀升騰起裊裊炊煙。在銀裝素裹的清寂中,詩人在這野火炊煙中嗅到了一絲人間味,感受到了那岡草和石松傲峭的氣度和不息的生機,那敏感的詩心抑或就在這一瞬間怦然而動,詩境也由清冷轉向飛動了。然而,“卻回山寺路,聞打暮天鐘”又將詩人拉回了清寂冷寞。是啊,時令已到了不容人遐想的嚴冬,那流瀉于暮天的鐘聲不是也在訴說著無奈的凄苦情懷嗎?于是那怦然而動的詩心又復歸清冷,詩人由 “雪晴晚望”而引發的靈魂的騷動也復歸平靜了。而這微妙的轉變,皆由 “卻”字一筆帶出。由這一首小詩,我們便可窺見中晚唐之交苦吟詩人賈島的心路歷程。
這首詩寫法上有其妙處。由一“望”字,引領全詩,以下皆“望”所見,溪云萬朵、樵人白屋、寒日危峰、野火斷煙,紛至沓來,聚集眼底。“聞打暮天鐘”雖由視覺轉入聽覺描寫,然全詩意脈并未割斷,幾聲暮鐘給清寂之景增加了幾多意緒,幾多涵蘊,在雪晴晚望的廣袤空間流布時間的推移——“暮天鐘”似乎是暗示“晚望”者,眼前的一切都將被夜幕掩沒,那冷落清寂的詩境亦將不復存矣。全詩意緒回環,意脈連貫,一氣而下,無怪方回評之曰“一句唱起直說到底”(《瀛奎律髓》)了。
上一篇:施閏章《雪中望岱岳》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嚴禹沛《青銅峽》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