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覯《憶錢塘江》宋山水詩鑒賞
李覯
昔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山前日半銜。
好是滿江涵反照,水仙齊著淡紅衫。
說起錢塘江,人們最難忘情的恐怕還是“怒濤卷霜雪”的情景吧?錢塘江潮,那萬馬奔騰的氣勢,曾經吸引多少詩人去描繪它雄渾壯闊的風彩? 王維說:“日出江湖白,潮來天地青。” 王維不一定到過杭州,但這兩句詩用以形容錢塘江潮也未嘗不可。
然而,錢塘江就永遠是雪浪排空的怒潮嗎?聰明的李覯避開前人的窠臼,他筆下的錢塘江竟然是風和日麗、秀美多姿的另一番景象。“昔年乘醉舉歸帆,隱隱山前日半銜。”首先,“昔年”二字就耐人尋味,為何當時不寫? 偏要過數年之后再來回憶?這是白居易的經驗:“江南憶,最憶是杭州。山寺月中尋桂子,郡亭枕上看潮頭。何日更重游?”寫憶比即景更能表達自己的向往之情。為何要強調“乘醉”?“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是錢塘江的美景令人陶醉,情不自禁地要把酒臨風,開懷暢飲。“隱隱山前日半銜”,這是坐在船上見到的景象。遠山隱隱,說明水面浩渺。王維描寫漢江:“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有無中的山色,和隱隱約約、時隱時現的山色是同一含義。“日半銜”不僅是說天色已近傍晚,也是說天氣風平浪靜。試想,如果是巨浪滔天,那情景就只能是“銀山堆里看青山”了,哪能看到水天一色的地平線上“日半銜”的靜態美呢?詩人著意描寫的正是錢塘江的靜態美: “好是滿江涵反照,水仙齊著淡紅衫。” 日半銜的夕陽返照江面,江面上的片片白帆就象一個個身著淡紅衫的凌波仙子一樣,在翩翩起舞呢! 詩人的想象力是多么的豐富,那景象是多么的動人和迷人,難怪詩人在數年之后還記憶猶新、津津樂道、不能忘懷!
值得深思的是,作者何以能寫出這樣的好詩? 除了他親身的體驗之外,在藝術上還受到前人的啟發。唐代雍陶描繪洞庭湖與君山的那首七絕:“煙波不動影沉沉,碧色全無翠色深。應是水仙梳洗罷,一螺青髻鑒中心。”這首詩的特點是: 避開孟浩然“波撼岳陽城” 的陽剛之美,去挖掘洞庭湖“煙波不動”時的靜態美。而且,詩人采用浪漫主義筆法將靜止的君山寫得活靈活現。如果我們將這首詩和李覯的《憶錢塘江》對照一下,藝術的淵源,不是有跡可尋嗎?
上一篇:趙執信《微山湖舟中作》清、近代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文天祥《揚子江》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