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郁賢皓倪培翔
駿馬似風飚, 鳴鞭出渭橋。
彎弓辭漢月, 插羽破天驕。
陣解星芒盡, 營空海霧消。
功成畫麟閣, 獨有霍嫖姚。
此詩是組詩六首中的第三首。寫出征將士以驃悍無畏的氣概,一舉破敵,而賞功卻獨有主將一人!詩在白描式的敘寫中,寓含著對血戰勇士的熱烈贊頌,透露出對皇恩不均的深婉譏刺。
首聯寫出征,起筆即威風凜凜,以“風飚”喻駿馬奔馳之速,以“鳴鞭”渲壯士飛馬之威。渭橋,即中渭橋,本名橫橋,在今西安市北渭水上,乃通過西域必經之途。“出渭橋”點明出發之地是長安。上下句間氣勢疾速流轉,不可羈縛,真可謂“高唱入云”(高步瀛《唐宋詩舉要》引吳汝綸語)。頷聯緊承上聯,交待出征目的是為了“破天驕”。“彎弓”、“插羽”,展示戰士慷慨辭國、義無返顧的忠勇之姿。“辭漢月”指辭闕離開京城,暗點乃夜間出征,為下聯“陣解星芒盡,營空海霧消”伏筆,同時又使人聯想起弓拉滿后的形狀與弦月相似。“插羽”指腰間插箭。箭桿上端有羽毛叫箭翎,又叫箭羽。此以羽代箭。“天驕”原指匈奴。《漢書·匈奴傳》:“南有大漢,北有強胡。胡者,天之驕子也。”后常用以泛指強盛的北方少數民族。一個“破”字,表達了出征將士必勝的信心。前四句渲染唐軍月夜出師的聲威和氣概,表現出高昂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是盛唐氣象的真實寫照,閃爍著英雄主義的光芒。
頸聯寫戰斗勝利。“陣解”、“營空”對偶,指戰斗結束。楊素“兵寢星芒落,戰解月輪空”(《出塞二首》),為此聯所本。“星芒”指星光,古代迷信認為客星的光芒呈白色,是胡兵入侵之兆。“星芒盡”喻指敵人被消滅、邊患解除。“海霧消”指西北邊地湖泊上的夜霧消散,與“星芒盡”照應,皆切合黎明拂曉時景象,呼應“彎弓辭漢月”,暗指一夜激戰,天亮時即凱旋班師。此處用以寫唐軍英勇善戰,卻不從正面落筆,竟以戰斗結果寫出,意在言外,神奇而蘊藉。結聯貌似奏功封賞,實卻暗寓皇恩不均、獨寵外戚之諷。麟閣,即麒麟閣。漢高祖時蕭何造。漢宣帝時畫功臣霍光等十一人像于閣上,后人遂以“畫圖麒麟閣”為皇帝褒獎功臣的代稱。霍嫖姚,指漢代抗擊匈奴的名將霍去病,他曾做過嫖姚校尉。其實畫圖麟閣的是他的弟弟霍光,不是霍去病,因霍去病乃漢代外戚,故此處是借指外戚。清王琦《李太白全集》點評此聯道:“末言功成奏凱,圖形麟閣者,止上將一人,不能遍及血戰之士。太白用一“獨”字,蓋有感乎其中歟!然其言又何婉而多風也。”一眼窺出太白用心。
全詩前六句,寫出征、辭闕、破敵,風卷云舒,一氣呵成,極寫大唐聲威,大有筆所未到氣已吞之勢,自有一種獨特的豪縱氣韻和風神。王夫之贊賞此詩道:“總為末二句作,前六句直爾赫奕,正以激昂見意。俗筆開口便怨。”(《唐詩評選》)評出了此詩妙處。
上一篇:郁賢皓 倪培翔《塞下曲六首(其一)》愛國詩詞鑒賞
下一篇:任國緒《塞北》愛國詩詞鑒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