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詩·元結(jié)·賊退示官吏(并序)》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題解
這是首斥責(zé)統(tǒng)治者橫征暴斂的詩,比較起來揭示出一個道理:苛政猛于盜賊。詩人用詩序交代歷史背景,然后在詩中表現(xiàn)官吏不顧人民死活,與“夷賊”相比也有過之而無不及的惡行。
原文
癸卯歲西原賊入道州,焚燒殺掠,幾盡而去①。明年,賊又攻永州破邵,不犯此州邊鄙而退②。豈力能制敵歟?蓋蒙其傷憐而已。諸使何為忍苦征斂,故作詩一篇以示官吏。
昔歲逢太平,山林二十年③。
泉源在庭戶,洞壑當(dāng)門前④。
井稅有常期,日晏猶得眠⑤。
忽然遭世變,數(shù)歲親戎旃⑥。
今來典斯郡,山夷又紛然⑦。
城小賊不屠,人貧傷可憐。
是以陷鄰境,此州獨見全。
使臣將王命,豈不如賊焉⑧。
令彼征斂者,迫之如火煎。
誰能絕人命,以作時世賢⑨。
思欲委符節(jié),引竿自刺船⑩。
將家就魚麥,歸老江湖邊⑪。
注釋
①西原賊:當(dāng)時一個被稱為“西原蠻”的少數(shù)民族(在今廣西)于廣德元年冬,占領(lǐng)了道州一個多月。詩人稱為賊,是他站在統(tǒng)治者立場上對起義者的誣稱。不勝:負擔(dān)不起。 ②永:永州,在今湖南永州市。邵:邵州,在今湖南邵陽。鄙:邊界地方。 ③山林二十年:指自己長期沒有做官。 ④泉源:即水井。庭戶:庭院里。洞壑句:門前就是溪流山谷。 ⑤井稅:田賦,田稅。古代井田制,分田為井,中為公田,八家分耕為田,故稱田賦為井稅。有常期:按正常的稅額交納。晏:遲。 ⑥世變:指天寶十四年安祿山叛亂。親戎旃:親身參加軍旅生活。戎旃,軍旗,軍帳。 ⑦典斯郡:管理道州。典,管理。山夷:指西原蠻。紛然:騷亂。 ⑧使臣:皇帝派下來的租庸使。將王命:奉朝廷的命令。 ⑨時世賢:當(dāng)時所謂的“賢人”。即上句的征斂者。 ⑩委符節(jié):指棄官。竿:篙。刺船:撐船。 ⑪將家:攜帶家眷。就:從事。魚麥:耕釣。
賞讀
首先,作者對昔年的生活安適作一回憶,不光是自己的隱居安樂,就是百姓也是一樣的安寧。如此太平盛世多么令人神往。繼而,世事突變,就連作者這樣的隱居之士也要“親戎旃”,與盜賊打起了交道。作者出仕后,在現(xiàn)任治所又遇上“山夷”。然這里之賊卻如此之“仁”,竟有“憐”人之心,詩人所在之城得以保全。接下來作者以反詰之語把“官”與“賊”作對照,“賊”比“時世賢”更得人心,竟然是“傷可憐”而不“絕人命”。最后作者態(tài)度堅決的表明,既不能違“王命”,又不能做“絕人命”之“征斂者”,為處理這一矛盾,作者寧可棄官、歸隱江湖,而絕不做殘民媚上的“時世賢”。
這首詩是一位具有仁政愛民思想的清明官吏的心聲,作為一位封建文人,作者敘事抒情、指陳事實,直抒胸臆,用字率真摯樸。反詰官吏之句,字字沾淚,句句帶血,感人肺腑。這首詩體現(xiàn)出元結(jié)之詩質(zhì)樸簡古,平直切正的典型特色。
上一篇:《漢魏六朝詩歌·傅玄·豫章行·苦相》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
下一篇:《唐詩·白居易·賦得古原草送別》詩詞原文|題解|賞析|配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