泠然《宿九華化成寺莊》唐山水詩鑒賞
泠然
佛寺孤莊千嶂間,我來詩境強相關。
巖邊樹動猴下澗,云里錫鳴僧上山。
松月影寒生碧落,石泉聲亂噴潺湲。
明朝更躡層霄去,誓共煙霞到老閑。
泠然是唐代僧人,《全唐詩》僅收他一首詩,便是這首《宿九華化成寺莊》。九華指九華山,在安徽青陽縣西南四十里。化成寺在九華山上。詩人是佛門弟子,朝山進香,夜宿化成寺。全詩充溢著寧靜、澹泊的氛圍,也寄托了詩人自由無羈的理想。
一開篇,詩人先點出化成寺的位置,處于九華山的峰巒疊嶂間。“孤”字顯出寺地隱深,此外更無人煙。這樣的環境,本應強調的是佛門凈地的清靜、肅穆,但山上山下優美景物的天然風物,卻逗起了詩人的無限詩興。
“巖邊” 以下四句是寫詩人感知的事物,一句一景,如四條屏一樣,畫出了化成寺周圍的具體環境。“巖邊樹動猴下澗”,只見樹枝藤蘿搖動,知是猴兒竄動,卻不見猴兒露面,可以想見巖邊澗畔樹之繁盛茂密。“云里錫鳴僧上山”,從山間層云中傳出錫杖聲聲,說明還有僧人往山頂上進發。“錫鳴”指僧人手持的禪杖,禪杖下安有鐵纂,振時作聲。泠然本是僧人,聽到這特殊的聲音,自然知道是僧人上山。也點明了在山更高深處,還有佛家廟宇,這句也為末聯設下伏線。
既然天色已晚,還有僧人行進,詩人不免要往那云深處注目瞭望,目光所及,只見天穹空闊,映出蒼蒼松枝,月光清冷如水,既不見寺,更無人跡,只有泉水流淌激濺在石頭上發出的淙淙聲響。這四句雖然有聲響、有動靜,但聯在一起渲染的是一種遠離塵世煙火的極靜穆的氣氛。在這種氣氛之中,皈依佛門的泠然,胸中涌動的是離塵脫俗,更為高潔的情緒: “明朝更躡層霄去,誓共煙霞到老閑”,詩人決心翌晨一步一步到那層云深處,與煙霞為侶,終老一生。“躡” 字活畫出詩人那篤信、虔誠、小心翼翼又毫不動搖的心態。煙霞本身就是纖塵不染、自由無礙的意象,詩人與煙霞為伴,更表明了自己閑適而高逸的情懷。
上一篇:范仲淹《太湖》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陶翰《宿天竺寺》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