車如雞棲馬如狗,繡衣使者蹣跚走②。車如流水馬如龍,四姓小侯行斗風③。黃塵薄日長安路,玉勒珊鞭兢馳鶩④。騶唱之儀不聽前⑤,紛紛旗校飄纓怒⑥。亂箠撾馬馬橫觸⑦,進退倉皇真擊轂⑧。旋抽左右又參差⑨,我未斷鞅君脫輻⑩。大鐺喊怒坌來前(11),一僮一仆縶送官。“觸忤粉侯罪當死(12)!”又向車中捉御史。御吏觥觥立殿中(13),南臺況復稱端公(14)。翁主猶須避赤棒(15),貴游孰敢干青驄! 千步清道九華蓋(16),王公皆當頓軛待(17)。奈何四海方照臨,強宗乃爾相凌侵(18)。朝廷不惜赫赫法,御史偏有休休心。“揮鼠輩竄等閑耳,細事何須告天子。”旁觀父老亦咨嗟,“還是大臣知大體。”峨冠怒馬猶龂龂(19),暫從亭長赦憲臣(20)。亭長叩頭還告語: “今朝姑縱御史去(21)!”
注釋 ①全詩形象地描述了某一駙馬“四姓小侯”飛揚跋扈,不可一世的架勢。他的豪華車隊在京郊橫沖直撞,與監察御史乘坐的低檔車子相遇沖突,粉侯車輪脫輻。對方爪牙大叫前來,先將御史僮仆捆綁送官,又要到車中捉拿御史,說“觸犯粉侯,罪該當死!”詩人對此大發感慨:御史本是監察言路的朝廷命官,按理對他的車駕應一律避讓,貴族公子亦不可干犯。他的職權是捉人,而今卻被粉侯所捉,只因他的車子碰了粉侯之車!尤其發人深思的是,這御史卻采取息事寧人態度,寬容忍讓,不敢向上告發,最后還是地方小官叩頭轉達“粉侯”旨意:“今天算饒了御史,放他去吧!”權貴橫行,是非顛倒,王法何在,是何世道! 《捉御史》一詩,從一個側面反映了清末社會的腐敗現實,所寫事例頗具典型意義。②車如二句: 車象雞棚,馬如瘦狗,御史的車子蹣跚前行。繡衣使者: 指御史。③行斗風:喻車行之急,快速如風。④玉勒珊鞭:勒馬韁繩與馬鞭均金玉裝飾。馳鶩: 奔走。⑤騶唱:古時達官貴人出行,騶從 (掌馬的官)在前傳呼喝道。⑥旗校:旗軍的校官。明朝四衛營的官軍稱旗軍。飄纓怒:喻帽纓迎風飄起之勢。⑦亂箠句:用鞭狠命抽打馬匹,使馬驚走橫竄。⑧轂:車輪中心的圓木,中有圓孔,用以插軸。⑨旋抽句:接著又鞭打左右馬匹,致使拉套之馬與駕轅之馬脫離。⑩我未句:我御吏的勒馬皮帶未斷。粉侯的車輪卻已脫輻掉落。(11)大珰:武弁。珰:漢代宦官充武職者的冠飾。坌:并,一起。(12)粉侯:駙馬。三國魏何晏面如敷粉,娶魏公主,賜爵為列侯。后因稱駙馬為粉侯。(13)御吏句:御史之官剛直地立于殿堂中。觥觥:剛直、壯建貌。(14)南臺:即御史臺,以在宮闕西南,故稱。端公:唐代對侍御史的別稱。(15)翁主:漢代諸王之女稱翁主,猶后世之郡主。翁者,父也,言父主其婚也。赤棒:赤色的棒。古代大官出行,前導儀仗中兵器之一。(16)華蓋: 帝王的車蓋。(17)頓軛:停車。(18)強宗:豪門大族。(19)斷斷;露齒貌。忿嫉之意。(20)亭長:官名,西漢時在鄉村每十里設一亭,置亭長,掌治安警衛,兼管停留旅客,治理民事。(21)縱:放還。
上一篇:敦誠《挽曹雪芹》
下一篇:奕譞《無題(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