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長卿《重送道標上人》唐山水詩鑒賞
劉長卿
衡陽千里去人稀,遙逐孤云入翠微。
春草青青新覆地,深山無路若為歸。
這首詩是作者為道標僧人赴南岳衡山而作。詩題“重送”,是因為詩人以前寫過一首同題的五言詩,原文為: “悠然倚孤棹,卻憶臥中林。江草將歸遠,湘山獨往深。白云留不住,淥水去無心。衡岳千峰亂,禪房何處尋?”從此可知,道標上人當為詩人好友,高情厚誼,故用重作志之。
首句寫出友人將去的地方是多么荒僻而遙遠?!昂怅枴?,今湖南衡山,在當時應是人煙稀少的荒寂的大山。第一首詩中說“衡岳千峰亂”,也正是因為衡山幽深,大大小小的山峰極多。據傳說,舜帝南巡、大禹治水都曾經到過衡山。第二句既是寫景也是寫情。詩人在送別處(大約是江邊)久久站立,目送友人的乘船漸漸遠去,一直隱沒在青翠碧綠的山色之中?!肮略啤?,喻貧士?!按湮ⅰ?,特指青翠的山色。此句可與李白《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后兩句對讀: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都是寫送別時佇立凝望,心隨人去,直到離人超出自己的視野,留下一片惜別的深情。三、四句是作者由春草生發而引起的聯想。此時正是初春季節,碧綠的小草將山上的小路都埋沒了,詩人見此景色,不禁想到遠去的朋友,他此行是否會在深山中迷路呢?如果春草覆地無路可尋,那他可怎么回來呢! “若為”,如何、怎樣的意思。詩句中充分流露出作者對友人安危的擔心和真摯的挽留。禪林多在深山,南岳至今尚存的方廣寺,歷來有“不游方廣,不知南岳之深”的說法,在第一首詩里詩人還擔心他找不到佛寺:“禪房何處尋”,而現在卻已經在想念他的歸來了。
全詩情景交融,于青蔥翠綠的春色中,處處可見作者對友人誠摯、深厚的感情。前人說劉長卿“詩體雖不見新奇,甚能煉飾”(高仲武《中興間氣集》),這首絕句正足見他“煉飾”的功夫。
上一篇:韓偓《醉著》唐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
下一篇:翁卷《野望》宋山水詩|原文|鑒賞|翻譯